继续阅读《班级创意管理的智慧》
防止刻板效应,关注学生发展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类人或事物的固定印象,以此为判断和评价人或事的依据的心理现象。它有一种用老眼光待人待物的特点,用的是一种陈旧观点看待人和事。
由于班主任对学生有了刻板的印象,哪怕学生取得了进步,还是用原来的眼光去看待他,导致了偏见、成见的产生。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的形象。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班主任管理怎样才能与时俱进,避免“刻板效应”带来的弊端呢?
首先,打破教育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其次,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自有规律和特点。发展中的个体,意味着他们是不成熟的、正在变化的。所以,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发展动态,使得他们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
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学习很不好,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写的作业错别字超级多,平时也不爱说话。但是课堂上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她在仔细听讲,她也很想进步。我就隔一段时间找她谈心,然后她爱跟我说话了。她告诉我,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在上城关读初二的姐姐,一个在我们学校读三年级的弟弟。爷爷是高中毕业,给她偶尔进行作业辅导。奶奶没什么文化,对她的学习过问少。上课时,我经常表扬她、鼓励她,给她辅导作文基本的框架,也会送给她一些参考书,告诉她全班只有她一个人有,慢慢的她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有一次期末时考试破天荒及格了,后来有一次竟然考了70多分。她天真地问我:“老师,我不是“学渣”了,是吗?”我告诉她:“我从来没有认为你是差生。努力吧,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你一定是父母的骄傲。”她听后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学习更有劲头了。最近还主动找我让我给她学习上的建议,她说她也像姐姐一样去下城关上初中。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也是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应以呆板的眼光对待学生,以防止“刻板效应”的产生。班主任应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