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
愚痴弟子,亦复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复于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如是去来,是为愚惑。
《百喻经》的故事行将过半,终于主人公不是“人”,而是动物了。“野干”是一种体型较小,类似狐狸的小动物。被掉落的树枝打中脊背,忿忿不平跑开去了别处,应该也是动物的本能吧。《百喻经》用来比喻不明就里的弟子,无法忍受师傅的责罚,一气之下放弃修行之路。虽然人的天性使然,本无可厚非。但是修行之路,就是要卿本溯源,不断完善自己。了解师傅责罚背后,真正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每一个修行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