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孔子主张:人的一生应该唯道是从,心怀感恩和敬意,应该自律、改过和除惑,达到不忧不惧、轻安快乐的境界。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导下,孔子的价值取向也超越了物欲层面的趋利避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道”及其衍生的一级概念
孔子把“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用毕生力量来追寻。在“道”的操作层面,孔子用“恕”解决“脖后灰”问题,从而达成“一以贯之”之道,处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道”的落地过程中,孔子坚持用孝(感恩)打开人的社会化进程,指引大家“克己复礼”“修己安人”,完善品格,成就事业。
道是《论语》中的最高存在。具体说:孝是道在人生起点上的体现,德是道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仁是道在人际关系上的体现;义是道在利益纠葛上的体现;礼是道在行为准则上的体现。按照概念逻辑,道德仁义礼是五位一体的关系,孝是道德仁义礼的具体行动。如果一定要排出顺序,那么就是:道>孝>德>仁>义>礼。
二、《论语》中的二级概念
一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贡追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最后只保留一个“信”字,说:老百姓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然而,孔子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一个人很难做到“信”,但是“为信而信”的结果却是“小人”。是的,说过的话应该兑现,但是,如果发现有悖于道,那就必须舍信就道。
二曰“勇”。子路向孔子请教勇的问题,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最高准则。君子有勇而无义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杀人越货的强盗。见义不为,无勇也。在孔子看来,义是勇的灵魂。失去义的指导,勇就会起反面作用。
三曰“智”。孔子说:“藏文仲收藏诸侯占卜用的大龟,又僭越天子礼为灵龟建庙,这像什么呀——他所谓的智(聪明)!”小聪明占尽天下便宜,大智慧解决天下难事。孔子希望大家拥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他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显然,小聪明需要在“仁”的指导下,用庄生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制度约束,才能成就事业。
四曰“直”。所谓“直”就是“实打实”。孔子赞美史鱼能够秉笔直书历史:“直哉,史鱼!”提出结交朋友的原则“友直、友谅、友多闻”但是,孔子又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是啊,一个人很实在,但是学识不够,就会钻牛角尖,甚至胡绞蛮缠。
五曰“刚”。孔子说:“我还没见过称得上刚的人。”有人说:“申枨刚”。孔子说:“申枨私欲很多,哪里称得上刚?”因此,所谓“刚”不是强硬,而是“无欲”。但是,孔子又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是的,一个人无欲,但是没有觉悟真理,就会狂妄。
显然,在《论语》的话语体系中,一级概念代表着灵魂和方向,二级概念只是一些具体的特性而已,需要用一级概念加以匡正,才能确保其正确性。
三、《论语》对名闻利养的看法
孔子极少谈及利益,他关注的主要是政令和人的社会化问题。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渠道不正当,就不要占据。又说:如果财富值得追求,即使做地位低下的市场守门人,我也去做。如果财富不值得追求,那就追求我喜欢的(道)。孔子评价颜回说:他差不多得道了,经常无私无欲。又评价子贡:他不按我的要求做,反而去做买卖,心中却充满杂念。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富有,冉求继续帮他搜刮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读懂了上面的内容。我们就会理解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心态了。
原壤贪图保养身体,置家庭于不顾,研究道术,七老八十了,还搞长生不死那一套东西。被孔子敲着小腿骂:老而不死,是为贼!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孔子讥疯他“有马花钱雇人骑”是“倒贴钱”行为。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孔子却歌颂他们。公冶长是没有罪的犯人,孔子把女儿嫁给了他。孔子极力赞美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不谋私。对待普通百姓,孔子的意见是“富之、教之”,又说:百姓可用,就用他们做事;百姓不可用,就先让他们知晓道理。显然,孔子心中最大愿望就是“惠人、安人、济众”,让百姓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很好的收获。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一方面要修正自己,一方面要造福大众。这样,就可以成为“内圣外王”的仁者。真正的仁者唯道是从,能够彻底消除贪欲,他们不惑不忧不惧,主宰着自己的一切,不再随波逐流。如果天假其便,他们就能够发挥智慧,位极人臣,造福大众。如果一生未遇,他们也能雪藏智慧,心情快乐,尽其天年。
当然,仁者必有勇。面对季氏用八八六十四个童男童女跳舞。孔子怼上去说:这样的事情,你们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季氏掌控着鲁国大权,孔子是冒着生命危险说“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后来孔子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仁者是敢于舍弃生命成就理想的。如果仁者因此而死,那也是非常光荣的“求仁而得仁”——就可以像伯夷、叔齐那样,永垂不朽!
总之,“修己安人”的仁者只会出现三种结局:要么乐享天年,要么造福百姓,要么永垂不朽。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足以让贪名逐利如热锅上蚂蚁的普通人自惭形秽、警醒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