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VS“大教学”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学科文化大讲堂”的开发是学校2008年开启的研究项目,14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不断推进,从最初的一个构想,到第一个、第二个课例的起步,再到300多个课例的开发,形成全学科校本课程进入课表,到去年将成果编成了一本书籍《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出版,见证一粒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硕果。福泽一批又一学子,“大讲堂”成为他们小学最难忘、最喜爱的课堂。
尽管已经有足够的课例可以为全校的学生每期提供12以上不同的优质讲堂,但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延伸以及教学改革、学生的成长需求都在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尤其是“大讲堂”的开发是促进教师广泛学习、专业精进、挑战新事物的催化剂,能够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在与同伴携手研究中感受自主专业追寻的乐趣,享受职业幸福感。
“大讲堂”的开发与应用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历经14年依然生生不息。
本期老师的研发的“大讲堂”新课例已有7节面世,有学科整合“大讲堂”《虎虎生威》、《冬日 时节之美》,还有语文《牛年说牛》,信息《拥抱AI,智享生活》,科学《美好生活从健齿开始》,英语《Rhymes》(尾韵),体育《玩转网球》,本着“广泛涉猎课外知识、立体展示多元文化、自主萌发学习兴趣”的课程开发理念,跨学科整合,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讲述等方式,引领师生开拓视野,激活思维,引发探究、传承文化。新大讲堂的开发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捧。我的朋友圈推荐语是:老师们的智慧与创造,孩子们的享受与幸福。
这段时间由学校行政和部分教师组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读刘铁芳教授的《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经过一个学期的共读,已经接近尾声,今天读到了这本书的《后记》,刘铁芳教授再此阐述了写这本书的目的,其中有一段话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
大教学之“大”就在其时刻朝向个体完整成人,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所谓的“大教学”绝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换言之,理想的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学,同时也应是世界之中的教学。这意味着任何教学都需要超越课堂本身而转向更宽广的世界,任何教学都应当带出个体在世界之中的存在。这也意味着以个体完整成人为取向的教学应该在当下向着更宽广的世界延伸,也即让学生生命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让其成为置身于宽广世界之中的生命,这是“大教学”之大的空间思维。第二所谓的“大教学”绝不是一时的活动,它必然要面对学生的过去,同时也要潜移默化地带出学生的未来。完整的教学必然应当包容学生个体的整个生命,即包容个体生命时间之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意味着以个体完整成人为取向的教学应该向着学生的整个生命时间敞开,并带出学生向着整个生命时间的完整存在,这是“大教学”之“大”的时间之维。
“大教学”之大的空间思维与“大教学”之“大”的时间之维—— 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读让联想到我们的“大讲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不就是具有这样特质的“大教学”吗,忽然有被照亮的感觉,阅读,不仅是打开视野,更重要的是打开认知,打开思想。好的教育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获得一份价值认同,总是能够从某种思想、理念中获得一种关照。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出发,着眼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持之以恒,走着走着,在某个转角处,就会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