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与大家共学《道与术》,借这这个大势再次学习。
通读开篇后,第一大感受是想对阿苏表达感谢,阿苏能做这么清晰和深入的讲述,深入浅出与大家分享,真的是有益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不敢说功德无量,也是一件有益于稳定和发展的事。好事,不怕晚,不怕慢,慢慢来。谢谢阿苏!
《开篇》内容中整体信息量也都很大,选取个人感受最深的3点进行展开:
1、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概念最早是弗洛伊德提出,人人都有广义的心理问题。但阿苏的讲述聊清楚了,有心理问题也可以取得世俗的成功,也可以不去看心理咨询,不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也是可以不干预的。只是,大家对个人意识以及对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愿意从心理层面更好的提升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也就有了心理咨询以及个人对心理学的学习。
2、心理问题的根源来源于家庭,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建议最好采取家庭治疗。
前几年在心理学方面原生家庭的概念也抄的非常火热,心理学学术层面与文化方面的碰撞无不剧烈,也甚至火花四溅。武志红当时也提出了“心理问题归因于原生家庭”的观点,但也为了文化更好的接纳这个观点,也提出了“归因但不归罪”的口号。阿苏直接的提出来,养育者对于一个孩子的养育方式,对一个孩子将产生终身影响。父母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更多的父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的,甚至反而觉着自己的教养方式很好。就这样,一代代的父母影响着一代代的孩子,直至出问题的那一天出现。有的人没有出直接的心理问题,可能只是没有被环境和生活状态挤压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有问题了。有机会,有能力,有条件,还是要接受家庭治疗,家庭里的能量要正常流动,否则终会在某个点上出现。
3、当前时代的教育问题。
绩优主义与以孩子感受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养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当前教育的矛盾状态。部分学校和家长以孩子取得高分数、好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对于孩子的自主性、社会性及自洽性、自理生活能力的忽略。实际上也是资源配置无法均衡的一个状态而已,有限的几位老师,几十位学生,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人人关照到。在这种工业化分工的体系下,一定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任务,但是家长的缺位,家长的不觉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因此,多和孩子相处,先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进行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与觉知,慢慢陪伴好孩子,陪伴好家庭。家庭好了,社会就好了,整体国家也就好了。
我就是从学生时代就有了抑郁症状,慢慢的从发病,治病,吃药,学习,咨询,二十来年走到了现在,慢慢继续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慢慢前行。
再聊聊参加首次共学会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这个场域非常的包容。敬霞牵头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伙伴加入共同学习,非常包容,同时也具备了很好的开放性。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老师、医生、美发等行业,也有像三元这样的居家道士职业,非常新奇。作为一个企业内职员,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企业之外的知识,也很有幸结识大家共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照见彼此。
第一次共学学习笔记如上,记录学习感悟,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