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拜师,少点好为人师

今天是教师节,写点思考,关于一直以来都想写的——老师。

这里暂且不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里的老师了,而是作为成年人以后的两个角度的“老师”。

第一个角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春秋时期儒客圣师孔子的《论语·述而》,指多人同行时必存在可效仿的对象,既强调学习他人优点,亦主张对照他人缺点自我反省。

这个角度下,是从自身向外看的。

当我们处于一个陌生的领域,通过对照,发现身边有人比你更懂得某件事,或曾经从某些错误中走出来,那么我们愿称他为老师,通过学习、模仿,去补齐自己的盲区,个人觉得这是可取的,这是一种求学的心态,对自己认知盲区的接纳,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最终是一种双赢。

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能部分场景下有溜须拍马的成分,区分的标准,就是是否发自内心去求教,而非攀龙附凤。


第二个角度——好为人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指人际交往中的忌讳在于喜欢充当他人老师。

这个角度下,是从外部看自己的。

我们其实很容易陷入一种状态——好为人师。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匹配那种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别人遇到一些疑难的时候,总爱直接给他人提意见、提建议,而不管别人是否真正想听。

好为人师的状态下,其实就处于一种俯视的角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一种“我这么做其实都是为你好”的立场,一边以提建议的形式去给他人方案,一边实际上是对他人境况的一种否定,并以此获得一种优越感。

这种状态,如果反过来,其实自己也很难听进去。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自诩老师去帮别人答疑解难,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去倾听,然后再去分享一点自己设身处地的观点即可,如果别人继续想听,那么再继续说。


365天思考 / DAY17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叨叔 2020年4月4日 4月1日,心心念念的看了老罗的直播,买了一份龙虾支持。 抖音小店承诺4月3号之前必须...
    叨叔杂货铺阅读 1,950评论 0 0
  • 下午教研,新分配下来的老师讲课,听完后每个人照例要评课。不可否认,她的基本功很好,漂亮大方,从容淡定,站在讲台就让...
    静守己心8178阅读 2,481评论 0 1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我前阵子才知道的话,而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则是我刚才方知道的话。前者的“师”字更...
    半目翅阅读 4,028评论 0 0
  • 根据《史记》记载一日孔子驾着马车周游列国,到一个地方,路遇一孩童用土围成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那孩子,你看...
    起舞轻音阅读 3,805评论 0 1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 昨天下午,好友微信呼我,说天天被孩子班主任短信“啪啪打脸”,快活不下去了。 我...
    感恩日记微幸福阅读 3,921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