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蒋铭国
这次三天学习下来,收获颇丰,尤其是对于“学习”与“成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愿望。
第一天上午的讲座是来自于南昌教研室的吕英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与实践。关于大单元教学,2020年我就有所接触,也做过一些思考,并且参与过相关课题研究。但身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并没有开展起来。
其实大单元教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一线教师要落实大单元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再结合日常教学现状,老师是无比忙碌的人,有时能有时间上课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研究教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对原有单元进行重新整合,开展大单元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如此,但从吕老师的讲座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一个老师要成为优秀,是一定要经历煎熬的。简单地说就是要反复地、不停地磨课、上课。因此这就意味着需要团队,更需要学习。团队可以给你指点与启发,当然还有鼓励与支持。学习则是成长的法宝。在一次次的磨课中,务必加强学习与思考,尝试与突破。也只有如此,磨课越是艰辛,成长也越是巨大。
吕英老师讲到她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她的团队成员又是如何成长的。这一切都是磨课的结果。其实对于更多的老师来说,是没有磨课的机会的。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老师要想成长,还得靠学习。自主学习,勇敢尝试,勤于反思,不断总结,是万万千千一线老师成长的一般路径。
回望我的成长过程,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是因为磨课,而是因为学习。李镇西老师曾说,“四个不停”才是一线教师成长的法宝。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再普通不过的人都会迅速成长起来。
的确如此,要想变得优秀,那就让我们开始“四个不停”起来。
第二天下午是杨晓玲校长的讲座——基于内心驱动的自我修炼:骨干教师的成长秘籍。杨校长首先分享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其次是提炼出来的关于成长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
整体下来,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杨校长在学生时代就有很清晰的理想,那就是想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自从她踏上讲台开始,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
有付出就有回报。正是因为她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于是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这又为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更高的热情。于是杨校的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认真-努力-优秀-荣誉-认真。没有几年功夫,她就成为了很有影响的教学能手。于是县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一级一级的荣誉收入囊中。
通过杨晓玲校长的分享,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要想成长优秀,就必须要长期投入,至始至终注重自我成长与修炼,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杨校是乐平市拔尖人才,也是景德镇市拔尖人才,还是江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她的一路成长,令人钦佩,更令人羡慕。我等唯有默默认真,持之以恒,一路行走在成长的路上,才能优秀。
第二天上午的讲座是乐平市第五小学的胡永红老师带来的《教与学的主要评价方式——作业》。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认识他。从这场讲座来看,很明显,胡老师平时是做了不少研究的。虽然他的PPT看上去没有什么精心准备,素净的底色,但丝毫不影响他的讲座。尤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的作业设计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出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而且都是原创的。
关于长度的教学,使用计数器模具,更是精妙,一下子就给孩们找到了“脚手架”,有了“脚手架”,学生学习与理解就容易多了。可见,胡老师的用心可谓用心良苦。
第二天下午是吴银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立足核心素养,凸显育人导向——探索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新路径之“化错育人”》。该讲座主要是带领大家分析与研究了华应龙老师2022年上的一节新课《认识分数》。华老师这节课完全撇开了教材,而是利用了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给孩子们进行了教学。在整堂课中,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共产党是爱护百姓的人,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同时通过“半条被子”,借助“点子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了二分之一的含义,从而认识了分数。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画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整体的存在”。只有先有整体“1”,才有了几分之几的存在。其次是在整堂课中,虽然也有同学会出现错误,但华老师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话语给学生以肯定,呵护学生的勇气,培植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最后是无论是答对了的孩子还是答错了的孩子,在课堂中总能感受到兴趣和自己存在的意义。
在这节课学习完后,吴银华老师带领大家继续了解了关于“化错教学”的一些意义。化错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的错误信息,从而提取到积极有价值的信息。为了活跃培训班的学习氛围,吴银华老师还采取了现场抽签的办法,抽到的老师要现场回答问题。总之这次学习让我们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