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安全感的误区
这本书是以安全感为主题来讨论,那么,正在阅读的你认为什么是安全感呢?你自己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帮助孩子构建更多的安全感呢?
当然,每个人的回到都会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家长会认为先让自己更强大,创造更好的条件,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受伤害;
还有的家长说:我宁愿自己把所有人生当中的苦全部都受了,来换取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也有的家长会把安全感和金钱画上等号,拼命挣钱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那么,现在拐回头来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能保护孩子一时,但是能保护他们一世吗?孩子迟早都是要进入社会的,他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还能继续保护他们吗?
当然不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是让他们一辈子躲在我们的羽翼之下瑟瑟发抖,而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人生;
同理,优越的物质条件真的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吗?
其实也并非如此,当父母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了工作赚钱上,孩子非但没有觉得自己很安全,很幸福,反倒觉得无法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回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少孩子其实是被优越的物质禁锢着而非滋养着;
2、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来龙去脉”
有些妈妈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会比较烦躁,甚至有些愤怒,不过,当妈妈们开始了解到自己对于孩子哭的过度反应来源于自己早期的经验,同时也开始了解,为什么当年父母对于自己的哭闹或者情绪没有做出正确的回应;
妈妈们在做完这些功课之后,会发现在他们再次面对孩子的哭闹时,自己的心情会平静很多;
其实,当我们了解了自己和孩子的“来龙去脉”之后,就会创造性地找到很多方法去应对情绪的干扰;
就好比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拨开安全感的面纱,看一看,关于安全感的建立可能会存在哪些误区,以及我们如何避开误区;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是他们需要的吗?
有时候我们的过度保护有可能恰恰是对孩子的控制和禁锢,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而是应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沟通;
好比我们在与陌生人和熟人聊天沟通时,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对陌生人很客气,而对熟人有点任性;
或者说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安全的、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简单便捷的方式和对方沟通,却忽略了你的沟通方式是否正确;
所以,要让你以为的好意成为真正的好意,就需要了解本质。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