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师生互动,许多老师也都意识到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性。但王博士指出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重点:“互动虽然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他不能保证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必须辅以对话和思考,也就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那什么是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呢。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引导者,运用恰当的言语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譬如“你为什么这么想”就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棒的问题,它的背后是要求学生详细说明答案背后的思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建邱老师的课堂片段,给我很大的启发,老师没有讲解概念和算法,而是让学生先解题,再请不同答案的同学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计算的,通过讨论后学生进行二次计算,老师的终端获取了学生是否修改答案的数据,根据数据再请学生讲解。如此下来,学生通过自己的二次作答和讨论,便学会了该节课的知识点。这才是真正的学会啊!
对老师来说,一直想着“教什么”,不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或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直想着“怎么教”。不如安排课堂研讨与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探究;一直想着“何时教”,不如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和舒服的方式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