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学生记录、讨论、统计,在前一课中,布置课后作业“记录周五的午餐”,来替代“记录一天的食物”,这样学生获取的信息是相同的,学生立马对这个作业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生:是记录菜名吗?
师:能写菜名更好,不知道的可以给每一道菜标上序号,主要写里面的食物
生:盐、油、水这些要记录吗?
师:配料这些不记录,给大家举个例子(番茄炒蛋:番茄、鸡蛋)
生:记录所有的食物,还是自己吃的食物?
师:所有的
经过讨论确定了记录的标准,在汇报的时候,有些学生只记录了菜品里的食物,忽略了米饭和苹果。接着将所有的食物(粉条、鸡肉、大蒜、甜椒、猪肉、青椒、莲藕、紫菜、鸡蛋、米饭、苹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午餐),相同的食物只记录一次,同时标上序号,学生在后面的“分类
对“如何给这11种食物分类?”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思考,根据生活习惯,想到了分成蔬菜、水果、肉类;荤食和素食;主食和配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分类方法,介绍了四种:(1)按照生吃和熟吃可以分为生食和熟食;(2)按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3)按照食物的种类分为荤食和素食;(4)按照食物的性质分为主食和副食。
每一种分类标准都出示了相关的定义,按照主食和副食分类时,产生了分歧,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米饭,少数学生认为还有粉条,只有极个别学生认为还有莲藕。给学生解释“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以及这些为原材料制作的面条、面包、馒头等都可以作为主食);按照生食和熟食分类时,在鸡蛋和大蒜上也产生了分歧,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个分类标准,可以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