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条建议《教给学生观察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这篇文章同样为我们发展学生智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阅读。
加入支教岛读书群后,在持续的阅读中,我体会到的是阅读带来的一种精神享受。当我跟随着作者去体验他的悲伤与快乐、激情与沉静、深思与沉默,感觉自己仿佛会作者成为一体。有时读着读着会留下眼泪;有时会莫名的快乐;有时忍不住地手舞足蹈;有时会陷入沉思……有了这些体验,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带给我的宝贵精神食粮。起初鼓励班级里的同学进行阅读也是出于这种目的,当时完全没有把“智育”和“阅读”联系起来。
在班级开启阅读打卡时,我心里会有一些偏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我也曾干过这种“傻事”,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很少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因为课本上的生字生词还没有掌握;因为课文背诵还不过关。还怎么去阅读课外书籍?
后来经过学习,我意识到了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阅读,那些没有生命力生字、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味同嚼蜡。于是,我开始鼓励他们读书,但是问题又出现了:他们把课外阅读权当做是休息。本该安静的图书室里总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有几个聚在一起说说笑话,讨论一些无关的问题。要求读的书,自己不愿意买,即使买来了,也只是躺在书桌里睡大觉。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书同样不感兴趣。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可是还是无法想出具体可行、持续有用的办法。读到:“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这句话,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要想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爱上阅读,持续阅读,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
这件大事不仅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有广泛的阅读,而且我们为学生选择书籍时要深思熟虑,考虑长远,还要有持续的支持和爱。正像苏霍姆林斯基为一个费佳的孩子搜集的那套书籍,可供他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反思自己带领同学阅读的一些做法,存在太多问题。可能目前自己还没有能力做到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样的高度,不过可以对平时的做法进行改进。
第一,要做到持续引领。二年级的孩子自觉性还没有形成,班级很多孩子读了几天就不再坚持,也或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这就需要我持续的引导。
第二,及时地鼓励。当学生把读书录音发到群里,如果每次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阅读的动力。
第三,借助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定期举行“读书分享会”、“讲故事比赛”、出示书中片段让同学朗读等。
第四,做好总结。教师自己要总结班级内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情况。学生也要评价一下自己最近阅读情况。
优秀的数学教师特卡琴柯创造性的劳动告诉我,阅读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属,阅读不是语文课的专属。阅读适合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从小数学不及格的我,如果能遇到特卡琴柯这样的教师,我还能对数学不感兴趣?还能在数学课上胆战心惊、无所适从?
阅读不仅是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是借助阅读发展学生智力。能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更需要教师关心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