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层教,点亮文心
—观刘列平老师《推荐一本书》
河南 张志华
本周观摩了刘列平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推荐一本书》。总的印象是:“教有层次、学有方法、评有尺度”,感觉值得学习。
一、教之有序,层层递进展华章
刘老师宛如一位胸有成竹的建筑师,为这堂课搭建了稳固而精巧的框架。开篇,以“书吧寻书活动”校园生活情境为基石,巧妙引入主题,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初涉书籍推荐的领域,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特别是课前的猜书游戏,此为奠基之笔,轻松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表达欲望。
继而,刘老师顺学而导,依循由浅入深之法,从书籍基本信息的梳理这一基础环节稳步推进,如同引领学生在学习推荐一本书的写法的知识阶梯上攀登,步步扎实。从推荐稿的整体框架入手,先让学生明了要介绍基本信息和推荐理由。然后又各个击破:基本信息的介绍从基本认知的三要素,到激发读者兴趣的问句入手,再到名言加持,让学生的认知在有序的推进中拾级而上,渐入佳境。二、
二、学之有例,探索思考促写作
在这节课上,刘老师善于将学习范例巧妙地融入教学的每一处细节,为学生提供学习范例和支架。在学习如何介绍推荐理由时,刘老师不是“直接给”而是“自己悟”。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给出一个范例,再让学生从提供的范例中“自己悟”。最后顺学而导,总结推荐理由的角度和方法:结合文中事例、语言等,摘录、转述、引用、感受和想法。
老师精心设置范例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推荐书籍的关键要素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整合多元思路,拓宽自身视野,从而领悟到从不同视角挖掘推荐理由的妙处,培养了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范例研习,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推荐理由具象化、生动化,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三、评之有规,多元反馈明方向
刘老师的课堂评价体系犹如精准的导航仪,为学生的学习航程保驾护航。
诊断性评价恰似一位敏锐的诊断专家,在教学伊始与过程中,精准洞察学生介绍的薄弱之处,无论是对书籍信息的提取不完整,还是推荐理由阐述的逻辑混乱,都能被老师迅速捕捉,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了关键依据,确保教学有的放矢,直击要害。过程性评价则如春风化雨,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与表现。无论是课堂发言中的精彩观点,还是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老师都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以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和具体的建议,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持续奋进的动力,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课堂上不但老师有评价,还组织学生互评,自评,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量,为学生呈现出一幅清晰的学习成效全景图,让他们明确自己在这场学习之旅中的收获与不足,为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刘列平老师的这堂课,精巧的教学层次、灵动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真谛,值得我们反复揣摩、深入研习,汲取其精华,融入自身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助力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