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是天生的,要想教育好孩子,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看了无数的教育类书籍和节目,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理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我十分认同一个人的观点,他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推动了心理学的社会应用和教育,丰富了人格的创造性内涵。
主要著作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性》、《自卑与超越》和《孩子的教育》。
对于育儿法,我推荐的就是他的《孩子的教育》。
这本书涉及了许多育儿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多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青春期与性教育”……。
从个体心理学理论出发,为父母和学校提供儿童教育成长指南,帮助他们解决育儿中的难题。
书中的重 点内容有很多,我先指出两个关键。
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必 须依赖成人。和成人相比,儿童感到了自己的孱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在《爸爸去哪儿》中,田亮向实习爸爸们推荐了平等式交流法,“跟孩子对话的时候,要蹲下来说话,靠近他,让他觉得你是朋友,而不是一个大人。”
此时把孩子平等的对待,放在与你同等的位置,他会获得尊重,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至于儿童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则要取决与他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及社会环境。
培养孩子的勇气与自信心
阿德勒说: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完 美的孩子,我们是要培养一个勇敢的孩子。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会有勇敢坚强的人,父母的义务就是要培养出来这样的孩子,充满勇气与自信心。
《超人回来了》中的本特利和威廉是一对兄弟。当他们第 一次冲浪时,摔得痛哭流涕,此时他们的爸爸Sam就站在旁边,看到孩子的哭泣,做了安慰的抱抱,但是没有让他们放弃,而是让他们继续坚持。
经过鼓励,他们勇敢的站在了冲浪板上,帅气的完成了任务。
你说爸爸不害怕吗?当然会害怕,湍急的水流一秒钟就把他们冲回到起点,但是害怕就能放弃吗?当然不行。
这样的经历会使得他们不断的增加自信心,“我能行!我可以!”获得直面未来的勇气。
总的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个难题,我们不得不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