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若是性格优势就给予鼓励
表现型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和热情,作为家长,我有义务保护和维持孩子的这种积极和热情。
不要让外界的人或事影响孩子的心态和性格,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他们“坚持自我”这个道理尤为重要。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表现型孩子比其他类型性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告诉孩子:“如果你认为时是对的,坚持自己就好。不要让别人的眼光或评价影响你的心情或行为。
这样、孩子才能有一颗平常心,相信这世界虽然不完美,但终究是美好的。这样才能坚持自我,拥有快乐积极健康地长大。
二、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学习难度
“蹦一蹦,才能摘到的桃子永远是最甜的。”既要拒绝高标准,让孩子保持信心,又要设置逐步提高的目标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样做的父母才是真正聪明的父母。
三、肯定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
赞美和表扬在儿童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喜悦,还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和积极性。
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每一个值得赞扬与肯定的地方,并且及时地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欣赏和鼓励。
当然,表扬和赞美不是无的放矢,整日将“宝宝真棒”、“宝宝真了不起”这样的语句挂在嘴边,没有针对性内容的夸奖只会让孩子一时兴奋,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强化好行为的作用。
所以,表扬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受到表扬和赞美的,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今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四、奖罚分明,让孩子明白对错
表现型孩子的争强好胜是很明显的,他们往往会比其他类型性格的孩子更在意结果。输赢、胜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面子问题。
他们的情绪比较容易波动,思维的跳跃性也比较大,因此常常会出现说话不算数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缺点,家长就要采取有效的办法,有奖有罚,才能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奖励,是为了鼓励他们好的行为,是对他们做出的优秀成绩的肯定;惩罚,是为了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得改正。
光奖不罚,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光罚不奖,也没有办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当然,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适度。不一味地追捧孩子,也不盲目地责罚孩子。
奖励是为了强化孩子好的一面,惩罚则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
相对而言,对于表现型的孩子来说,正面强化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因此,家长还是应该尽可能以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五、孩子闯祸和犯错,别总当“消防员”
活泼外向的表现型孩子总是充满精力、调皮好动,因此,他们闯祸的概率也要比其他的孩子大得多。
闯祸不可怕,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谁能不犯错误呢?但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闯祸之后该怎么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为父母,不要一味地做“消防员”,收拾残局,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自己闯的祸,自己犯的错,必须自己承担,自己负责。
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所有的错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的时候,代价甚至会很惨痛。只有经历过教训,好动而冒失的表现型孩子才会养成在做事前仔细思量的好习惯。
如果父母总是以“孩子太小”为借口,轻易原谅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让他们承担后果的话,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逃避责任、不愿承担的懦弱者。
同时,假如每次犯错都不需要承责任,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就不会那么深刻,对所造成的后果也会毫不在意。久而久之,过错会越犯越大,最后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六、和谁做朋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表现型的孩子热情外向、活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是他们的显著特点。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很快地认识新朋友,融入新环境。
但这也正是令爸爸妈妈担忧的地方:万一结交了不好的朋友该怎么办?
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时,大人有这样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在孩子交朋友的事上,大人切不可过分干预,采取“一言堂”式的粗暴方式。
大人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心,但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大人的“良苦用心”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迷茫,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好啊,你们不让我跟他玩,我就偏要跟他玩。”所以,与其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要跟某些孩子一起玩,不如坐下来跟他们分析利弊,适当地给出建议。
即便你对孩子结交的某些朋友不满意,也要多听听孩子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一面。即便是有某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美好的品质。
而且研究表明,多与各种发展水平和类型的朋友相处,孩子会更有包容性和理解力,长大后做事也更有决断,具有更强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