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理解到关于「母体」的两大方向,一个是从人生角度看,要觉知到自己和所有人都活在这场循环往复的戏剧里,我们被这场戏剧中「符号与意义」的结构勒索,无意识地沉浸在这场人生戏剧里,按照「符号」的指令做事,只因受「符号」背后的意义驱使;另一方面,我深切地体会到,即使理解这一切,依然要活在「母体」中,依然要扮演「母体」中的双重角色,对母体的反抗只能通过思想层面破除被「符号与意义」结构的勒索,获得行为上的自由,这个自由是很有限的,因为身体依然存在于现实世界,依然需要现实世界所准备好的一切仪式和道具。
理解「母体」对人生最大的意义是:减少执念、减少对符号背后意义追逐的执念,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活,而非受到社会观念,即是否符合社会标准以及他人如何看自己的绑架。
华楠老师在课上讲道:“个体是母体的执行人。个人分为两个个体:一个商家,一个消费者。商家是生产营销执行人,就是关于这个母体的产品研发;消费者就是购买体验执行人,看到你的东西他马上就知道,因为你们在同一个母体里面。当商家看到的母体和消费者所处的母体是同一个母体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非常顺畅。所以,我经常讲的是,要基于母体进行沟通,不是基于文本,也不是基于商品,是基于母体进行沟通。基于母体进行沟通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懂,离开母体你说什么他都不懂。”
这一节让我深刻地看到,每个个体在人类社会中扮演双重角色,一个是「购买体验执行人」,另一个是「生产营销执行人」,每个人同时扮演这双重角色时,这个社会才会良性地运转起来。既然这是每个个体活在这个世上不可剥离的双重角色,确切地说,更重要的角色是:「生产营销执行人」的角色,那就接受并认真扮演好这个角色,发现社会问题,通过产品和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这个过程也是实现自身在这个世界、人类社会上的「外在目的」。
既然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通过产品研发解决社会问题,至少是“降低某个方面的社会交易成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把「生产营销执行人」的角色扮演好,即:如何找到母体,如何理解母体,如何把产品寄生在母体上。
华楠老师讲道:“作为一个产品开发者、一个营销人员,你如果能够准确地找到这个产品所依附的母体,你就能够准确地把这个产品销售出去,销售给一个准确的母体执行人。找母体,就是找到我的这个产品所寄生的那个母体,这个母体是可以准确描述的。”
华楠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找母体」这个非常抽象的行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找母体找的是『产品』所寄生的母体,这依然相对抽象。根据华楠老师讲的:“自己每天经历的那一件件具体的事”反向理解「找母体」这个过程:看见某一个购买发生的场景、看见场景中的人的行为、看见场景中人的状态与行为之间的联系,把这个场景定格在那一瞬间,并描述出来。
这就是华楠老师讲道的「母体描述五要素」:“①一个真实的人名,你要知道我们卖出去的任何一样东西,是真的有一个人在货架前把它买走了,只是我不认识他,但我知道有这个人存在;②一个真实的场景,早上八点,徐小东从地铁口出来;③一个特定的状态,徐小东早上八点从地铁口出来,还没吃早餐很饿;④一个母体性的词根,要吃早餐;⑤一个可以按下快门的瞬间,咔嚓一张照片拍下来,指着中间:这个人就是徐小东,他肚皮是饿的,他脑袋里有个念头,他要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