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跨学科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2025 年 2 月 22 日 20:00,河南省杏坛网研社初中数学课例组研讨活动在 QQ 群(101119524)热烈展开,商丘市首批领航名师李渊文初中数学工作室李渊文携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 190 页至 220 页相关内容,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本次研讨紧扣两大核心议题:在主题式学习中如何从生活中找到真实例子,并通过跨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实际问题出发,如何用数学知识串联其他学科,让数学学习更深入。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各抒己见,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创新思路。
陈连春老师以“营养配餐”课例为切入点,为新老师开启跨学科教学新思路。他指出,新老师可从模仿课例、拓展课本活动章节入手,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如地理学科中的海拔问题可用到数学函数关系,艺术学科中的比例知识与数学紧密相连。陈老师的分享让大家看到跨学科教学的可操作性,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起点。
李渊文老师虽起初深感跨学科学习的难度,但通过研读课例也感悟颇深。他提出,数学源于生活,在主题式学习中找生活实例并不难,像购物场景中的折扣计算、校园生活里的跑道周长计算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同时,他详细阐述了数学与多学科联合活动的多样形式,如数学与物理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数学与艺术进行绘画创作等,为跨学科实践勾勒出丰富可能。
刘孟友老师深度剖析“营养配餐”课例,从数学文化渗透、情境化教学、数学建模、跨学科实践等多维度畅谈感悟。他强调数学应服务生活,打破抽象壁垒,实现从“解题”到“决策”的跃迁。通过“为小莹设计午餐”等任务,让数学充满人文关怀,成为学生理解世界、关爱生命的语言,为数学教育注入灵魂。
刘敏老师依据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从知识理解、综合思维、学习兴趣、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阐述其对学生的诸多益处。她以物理、地理等学科为例,展示数学知识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如利用函数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结合地理知识计算地图比例尺等,凸显跨学科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作用。
孟倬帆老师聚焦初中数学主题式学习,分享寻找生活数学实例的多元场景,涵盖购物、家庭水电、建筑工程、体育赛事等。同时详细介绍数学与物理、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结合的跨学科活动形式,如学习函数时与物理速度位移结合、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地理地图知识结合等,实操性满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具体参考。
唐利珍老师深入探讨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对落实核心素养的作用,结合“平行线与城市交通规划”典型案例,完整呈现项目流程。从素养深化整合、独特价值、关键策略多方面阐述,强调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能有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为跨学科项目实施打造范例。
王琛老师重视跨学科中数学的地位,强调提取数学问题、贯穿数学思维。以《直线和园的位置关系》《图形的旋转》等为例,展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助力,巧用科学与数学相通点,设计趣味活动,为跨学科教学融入动手实践元素。
王明磊老师点明主题式学习真实情景创设要点,及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体现,阐述用数学知识串联学科的方法。他强调跨学科学习要注重“三会”、知识融合、思维拓展,还提及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要素,为跨学科学习梳理要点,提供系统指导。
王雯雯老师高屋建瓴,从新课标要求出发,阐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缘由,剖析其与学科课程关系。针对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从主题选定、任务设计、实施过程到评价反馈全流程指导,以“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为例,为跨学科学习呈上全景蓝图。
刘靖宇老师最后总结提炼,提出从贴近学生生活选主题、跨学科整合、真实情境驱动找生活例子,以实际问题驱动、跨学科融合、层层深入让数学学习深入,精准归纳跨学科教学关键要素,为本次研讨画上圆满句号。
在主持人夏海英的有序引导下,本次研讨活动气氛热烈,老师们交流充分。大家从理论剖析到实践探索,从问题反思到策略优化,全方位展现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魅力与潜力。这些宝贵经验与智慧结晶,将成为工作室成员今后教学路上的有力指引。
商丘市首批领航名师李渊文初中数学工作室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探索创新,把跨学科学习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让跨学科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为学生成长铺就多彩之路,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期待工作室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创造更多精彩,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