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教育领域的主攻方向。高质量德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把握时代特点,真正读懂学生,提升领导能力,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质量德育要把握时代特点
今天的学生成长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加深美国的危机感,导致中美、美俄战略博弈加剧,多极化格局加大了综合国力竞争,人才强国战略显得十分迫切。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深度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变局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质量的德育活动,不仅要在真实的物理空间完成,也要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实现。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不仅要经受线下教育的检验,也要经得起线上活动的考量。这些都给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新时代,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列重要文件,要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质量德育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双减”政策为例,其深远的价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重塑教育新生态,规范教育行为,让学生回校归家,回归高质量的学习、生活,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再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旨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文件还特别指出要抓好学生德育工作。
总之,高质量德育要把握时代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高质量德育要真正读懂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懂学生可能就没有好的育人效果,德育就很难实现高质量。
以中学生为例,他们正值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青春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只有读懂学生,才能开展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以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其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败感。他们渴望独立,却又缺乏能力。而进入高中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个性发展出现新特点。从价值观形成来看,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里,都没有像青少年期这样如此关心价值观问题。”他们对选课走班、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权衡时,通常以个人价值观为前提,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与压力。所以,常常出现一言不和,便会一触即发。
从社会环境看,他们出生在物质极度丰富的和平年代,成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思维活跃,价值多元,文化多样。面对爆炸式无序的信息,他们需要主动筛选、辨明真伪、判断价值,发现和利用真实、准确的信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长知识见识,形成信息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在数字环境中,始终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保持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切实承担起信息社会责任。复杂多元的环境更加考验学生的能力、定力和毅力,因此新社会环境下的德育,急需转变理念,更新内容,创新方法,才能适应学生。
从家庭构成看,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家长居多,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复杂多元,因此转换为家长角色后,面临诸多挑战。受地域等因素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班学生,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育人理念也不尽相同。成长在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教养方式、习惯培养、成长目标、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差异,有些家庭教育错位缺位,已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高质量德育的基础,也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
三、高质量德育要提升领导力
班主任是高质量德育有效落地的“关键”人。他们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高质量德育,急需班主任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德育理念,提升领导能力,增强审美体验。
一是高站位的理念引领。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有什么办学行为,有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德育实践。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好班级就会有高质量德育。高质量德育首先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书记校长带头主讲“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高站位的理念引领,体现在班级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政治思想为引领、健康成长为目标、道德品质为根基”。班主任要深刻领会“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丰富内涵。学生是人,就要尊重他、信任他、发展他、成就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就要承认差异、包容差异、接纳差异,静待花开。班级德育工作重在理念引领。素质教育理念。德育作为“五育”的“第一育”,为其他“四育”提供动力和支持,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精心设计高质量德育活动,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班级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教无类理念。无论学生出身贫富、无论智力高低、无论成绩好坏,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尤其要对基础差的学生给予更多更特殊的帮扶,给他们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同等的发展空间,彰显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成长的最大增值。因材施教理念。搭建数据平台收集学生信息,开展家访等深度调研,建立学生成长台账。读懂学生,建立“一生一案”,分层培养;读懂家庭,实施“一生一策”,分类发展。分类分层,依性而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知行合一理念。给学生创造走进世界的机会,引导他们观察世界、分析世界,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班级德育要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学校围墙,让学生走出狭小的班级空间,走出封闭的校园空间、走出虚拟的网络空间,走进实践、走进社会、走进真实的世界,充分体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速思想内化,实现价值提升。
二是高水平的领导能力。班主任是学校中最小的“领导”,班主任靠什么领导、怎么正确地去领导?管理大师德鲁克说,“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一个人的责任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做出他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班主任高水平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建立班级组织框架、培育班级品牌文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形成以“德育目标为驱动,常规管理为基础,学生成长为目的”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价值。如教室日常管理制度,教室是同学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建立有章可循、和谐有序、严肃活泼的公共秩序,需要规则和制度作保障。同时,班级管理制度只有通过民主程序产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适度放权、授权,引导学生共同设计制度、遵守制度、完善制度。建立班级组织架构。建立以“教师引领、班委管理、全员参与”的班级组织架构,实现高效化管理机制。新时代的中学生都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可以采用竞聘上岗、轮换上岗、推荐上岗等多种形式组建班委。班委会的组建,通过搭建平台,让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培育班级品牌文化。班主任要积极营造“自主管理、同伴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看似无形,但又实实在在融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气和精气神中。走进班级,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带班风格、工作态度和管理水平几乎一览无余,这也就是班级文化的魅力。
三是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班主任作为高质量德育工作的关键群体,他们无疑是最充满热情和最具意志力的教师。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作为全体教师中的优秀代表,扮演多重角色,工作繁杂而辛苦,纯粹而高尚,他们坚守育人初心,长年陪伴学生,始终充满爱心,用生动的教育实践成就每个人的幸福,不断诠释教育之美。这种美体现在使命在肩的执着、专业发展的自觉和教育梦想的坚守;这种美体现在学生困难时的相扶、退缩时的推动、孤独时的理解、叛逆时的耐心、迷茫时的脉脉温情和悉心指导;也体现在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一种生命的对流,用他们的生命去唤醒、教育、引导、照亮学生。学生的成长也在不断滋润、丰盈和提升老师,从而不断获取和拥有更多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刘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