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缩行为是孩子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孩子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康,导致孩子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妈妈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孩子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孩子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其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妈妈们更多的关注。
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而言,“乖”是成人制造的一颗情感棒棒糖,大部分“乖孩子”都是被父母夸出来的。这种夸赞,是对顺从的夸赞,实际是用一种长辈已有的生活经验取代孩子的个人体验,鼓励孩子听从成人的教育。
当妈妈们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除了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也会炫耀孩子的乖巧听话。有些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你看,邻居家的哥哥多听话,你以后也要像哥哥那样乖。”在妈妈的心中,孩子听话就是父母最大的骄傲。但实际上,孩子太听话了不一定就是好事。
很多儿童心理专家指出,越是听话的孩子,越缺乏创造性、冒险性,甚至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当这些与生俱来的天性被妈妈抹杀后,一旦有一天他们面对困难,就会很容易患上“心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所以,不要把孩子管教得太听话了,孩子适当地叛逆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