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问题要有深度:不仅仅是考“是什么”的问题,更多的要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英国物理学家、思想家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有一段话非常精辟:
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意见或观点,它们均源于你的经历,包括你的道听途说。概括地讲,他们是以前思维的成果和结晶。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你曾经经历过的所有一切都被深深地烙入了你的记忆之中。你的种种看法、意见或观点已经与你浑身融为了一体。当你的意见受到质疑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为自己辩护。但是,这样做有道理吗?”【所以子女在父母提到什么建议时,下意识的第一个字就是说不,然后才有自己的思考。这中间就是内心的反抗机制在发挥作用。】
“所以你的意见或看法,其实不过是你自己的思维假定,仅仅出自于你自身的经历而已。”
基于以上内容,那么就是说需要把我的观点与我本人能够分离开,区别对待。人很难做出超出自己的认知的选择和决定。
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大脑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器官,能用大脑控制手和脚,也需要用元认知来控制大脑。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恬说,“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
如何发展元认知能力?
一是走出“自以为是”的窠臼,增强反思意识,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怀疑,对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各个环节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究;
二是透彻理解,关键概念和专业术语,对其内涵外延有清晰的界定,对其来龙去脉有深度领悟;
三是找到相关领域的高人,并建立关系,谦虚向他学习,不要因为一时听不懂就沮丧而放弃;
四是找到最适合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认真读,反复读。找书的过程可以向第三条高人请教,当然第三条找高人也是自己认为的高人,或者是公众评价也需要自己有一定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需要训练,条理性和逻辑性更是离不开每天的刻意练习。
阅读《教师成长力》知识脉络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