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
上期节目我们介绍了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的第二定律,今天我们来聊第三定律,还是先从培养好习惯开始说起。
培养好习惯的第三定律是让它简便易行。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佛罗里达大学的杰里·尤尔斯曼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将他的电影摄影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数量”组。他们作品的数量将成为评定他们成绩的唯一标准。在上最后一天课时,他会统计每个学生提交的照片数量。假如提交了100张,可以拿到A;90张可以拿到B;80张会被评为C,依此类推。
与此同时,另一个组是“质量”组。他们作品的品质是评分的唯一标准。他们在整个学期里只需制作一张照片,但是要想得A,它必须近乎完美。
那现在我想问你,你觉得最后那些优秀的作品会出现在“数量”组还是“质量”组呢?答案是,学期结束后,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出自“数量”组的学生之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靠数量取胜,所以他们一直忙于拍照、尝试各种组合和照明、在暗室里测试各种曝光手法并汲取经验教训。在制作数百张照片的过程中,他们磨炼了自己的技能。可是“质量”组总是坐而论道,空想着如何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最后留下的不过是未经证实的理论和一张平庸的照片而已。
这就是酝酿与行动的区别。酝酿意味着你在计划、策划和学习。这些都是好东西,但是它们不会产生结果。
另一方面,采取行动是会产生结果的行为类型。比如我为了写这周节目的稿子罗列出了二十个想法,那是酝酿。只有我真的坐下来开始写稿了,那才叫行动。
所以你们明白了吗?如果你想掌握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一开始不需要追求完美,你只需要不断练习。这就是第三定律的第一条要点:你需要关注的是次数。
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行为通过重复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过程。你重复活动得越多,你的大脑结构变化得也就越多,从而能更高效地进行那项活动。
所有习惯都遵循类似的演变轨迹,从刻苦练习到行动自如,这一过程被称为自动性。自动性是指无须考虑每一个步骤而实施一种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发生在下意识起作用的时候。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爱问这么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培养一种习惯?”甚至这个问题还有标准答案呢!但实际上,人们真正应该问的是:“需要多少次才能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说,需要重复多少次才能让一种动作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其实培养一个新习惯,根本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你这种行为的频率。在30天内做两次和做200次能一样吗?所以你的关注点不应该在时间上,而应该在频率上。那如何才能提高频率呢?我们还得利用环境。
你要想画更多的画,就把你的铅笔、钢笔、笔记本和绘图工具放在桌面上,触手可及。
你要想锻炼身体,就提前准备好你的健身装、运动鞋、运动包和水瓶。
你要想改善你的饮食,就在周末清洗并切好一堆水果和蔬菜,分装在容器里,这样你就可以在整个星期内随时吃到健康食品。
这些都使你可以比较轻松自如地养成好习惯。
你也可以反过来做,按照有利于戒除不良行为的方式预备你的环境。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看电视过多,那么每次看完后都拔掉电源插头。只有当你能大声说出你想看的节目的名字时,才把它插回去。这种做法带来的麻烦足以防止你漫无目的地看电视。
如果这样做还不行,那就更进一步。每次看完电视就拔下电源插头,并取出遥控器里的电池,这样一来,下次再看时至少需要额外的10秒钟才能打开电视。如果你真的是顽冥不化,每次看完电视后,就把电视机从客厅搬到壁橱里。这样的话,只有当你真的想看某个节目的时候,你才会把它搬出来。一件事做起来越麻烦,你就越不可能想要继续做。
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增加一点点坏习惯的难度,可能就意味着更容易养成好习惯。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做出几十次这种改变后,累积的效应会有多大!这样一来,你肯定会生活在一个易于学好,难以学坏的环境中。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步不要迈得太大。很多人为了养成好习惯,刚开始就给自己设置太难的任务,这就很容易放弃,所以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两分钟规则,那就是:“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你会发现几乎任何习惯都可以缩减为两分钟的版本:
✧ “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
✧ “复习功课”变成“打开我的笔记”。
✧ “整理衣物”变成“折叠一双袜子”。
✧ “跑3英里”变成“系好我的跑鞋鞋带”。
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你开始做正确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会容易得多。
同样,如果我们要戒除坏习惯,那我们的第三定律就变成让它难以施行。
你看过《巴黎圣母院》吗?你知道雨果是怎么写出这部名著的吗?事实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1830年的夏天,对于维克多·雨果而言,是一个痛苦的季节,因为他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最后期限。就在十二个月前,他向他的出版商许诺要写完一本书。可是十二个月过去了,他一个字都没写,他把时间都用在了寻求别的项目,招待宾客。出版商知道后,也无可奈何,只好又设定了新的截止日期,这意味着在今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即1831年2月前雨果必须完成那本书。
为了克服自己的拖延症,雨果把自己所有的衣服归拢到一起,并让助手把它们锁在一个大箱子里。除了一条大披肩,他没有任何衣服可穿。1830年秋冬期间,由于没有适合外出的衣服,他一直待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就这样,《巴黎圣母院》于1831年1月14日提前两周出版。
你发现了吗?有时候,成功不是简单地让好习惯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让坏习惯难以延续。
作者也分享了他的经历,你知道《掌控习惯》这本书是怎么诞生的吗?
作者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周一,他会要求他的助手重置他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密码,这就使得他无法在任何设备上登录他的账号,于是整整一周他都只能工作,没有分心的机会。星期五的时候,助手会把新密码发给他,这样一来作者就能在周末享用社交媒体的服务,但是到了下周一的早上助手就会再次重置密码。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痛苦了,我简直无法想象周一到周五都不用社交媒体的日子,作者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了,在他无法登录社交媒体账号的第一周内,他就意识到,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经常查看里面的内容,当然也不需要每天都看。对,有的时候一旦我们的坏习惯难以持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确实更想去做有意义的事。
说到这里,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的第三定律我们就聊完了。我们说培养好习惯,一定要去行动而不是光酝酿,我们还说到要关注行动的频率而不是时间,牢记两分钟规则可以让我们更愿意去行动,最后我们还通过雨果和作者的例子说明了让坏习惯难以施行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给我们带来的收益,现在,我们只需要再学习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的第四定律,就将完全掌握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的所有方法,这些我会在下期节目与你分享,下期见!
本期书单:
《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