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预习类作业,又称前置性作业、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设计学习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作答的一种学习载体,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听课效率。
一、预习类作业的类型:
(1) 基础预习作业。如解决字词,熟读内容
(2)资料查阅作业。比如查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如作者的作品和经历,或是同类作品的扩展、延伸。(3)调查实践作业
(4)旧知识回顾作业
二、预习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1.注重的多变性。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多改变些作业类型,多改变些作业方式,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2.注重实践性。某教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里去观赏紫藤萝,观察它的藤、叶、花。尤其是花,观察它的形态、颜色、光泽,触摸它的质地,闻闻它的香味,发挥想象或联想,把观赏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然后再阅读课文,把自己所写和文中所写进行比较,思考,谁写得好,好在哪里。
这种实践性的预习作业,避免了作业中的机械型与烦琐性,使学生在亲生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3.注重差异性。预习性作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人而异。
三、预习类作业设计的方法
设计预习类作业,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以“省时、高效、减负”为原则,立足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拓展知识面,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
1.激趣入手设计
第一,借助多样化预习形式进行激趣。请问是啥?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查询、绘图、制作、实验、实践等方式预习。
第二,从提升预习内容的趣味性入手设计。尽量借助于材料或生活素材,让学生寻找趣味的素材进行编制或整合。
第三,从预习作业的个性化入手设计。
2.方法指导法。让学生学会预习,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