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公子《梦回北辛时代》
脱粒脱壳加扬场,猴妈样样都在行
谷穗在茅草屋前的场子里晾晒了三天了,已经很干燥了,猴妈拿起一支谷穗,用手搓一搓,谷粒很容易能从谷穗上掉下来。
猴妈给老猴说,今天该进行脱粒脱壳皮了。
老猴告诉猴妈和三个孩子,他自己要清理一下屋旁的两个窖穴,其中一个窖穴坍了半个,需要重新用泥修补,并用杂草柴禾再烤一烤,烘一烘,去去里面的潮气。脱粒脱壳的工具梿枷,石磨盘、石磨饼和石磨棒都已经准备好了,让他们娘四个负责脱粒脱皮。
说吧,老猴开始和泥要修补那个毁坏好久的储粮窖。
沉醉歌声脱完粒
猴妈则与小猴、小猪儿与小凤儿带着农具来到晒场边。
小凤儿说:“还要什么工具呢,用脚搓踩不就把谷粒从谷穗上,弄下来了吗?”
猴妈大笑:“傻妮子,用脚搓多累人,您爸做的梿枷打场多省劲。”
“那为什么不用一根长棍子直接砸谷穗呢?”这是小猪儿问的。
“用不多大会就会把手震麻,胳膊震肿。梿枷打场,摔打的是前面的棍子,不是你手上拿的长棍,它只是起抡动的作用。”猴妈回答说,大家都表示明白了。
原来,所谓“梿枷”就是用一根长棍作柄,用一根短棍作击打物,中间用短绳连着。
打场的时候,手握长柄,抡起来,向下用短木棍拍打谷穗。
猴妈先用丁字形木耙把谷穗往晒场中间拢了一拢,又用地肤(扫帚本)做的条帚往中间聚扫一下。
接着,猴妈给孩子们一人一个梿枷,准备打场。
孩子们抡起来乱舞,猴妈给他们说:”场子不大,都向一个方向抡梿枷,不然,摔到别人的头上,能砸出一个大血包来,还不疼得嗷嗷叫。”
猴妈两句话,把三个孩子都引笑了。
猴妈又给他们说:“咱们同时抡梿枷。我唱《打谷歌》,你们跟随唱就行了。”
猴妈唱到:
薛河清,薛河长,播谷的鸟儿枝头唱。
薛河清,薛河长,辛族儿女打场忙。
谷穗多,谷穗长,抡起梿枷飞谷糠。
秋风起,天渐凉,品尝新谷精神爽。
三足鼎,熬粥烫,孩子慢喝别急慌。
薛河清,薛河长,播谷的鸟儿枝头唱。
……
猴妈在引唱,孩子们在和唱,悠扬的丰收歌声带着他们喜悦的心情,在北辛部落上空盘旋回荡着。
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跟着猴妈唱,孩子们沉醉在歌声中,不知不觉就把谷穗全部拍打,摔砸完了。
两个石磨脱皮忙
猴妈让孩子们把砸完的谷子,用木耙粗略地把穗渣和碎糠从谷堆里刮撇出来,暂时放在场子一角。
把散开的谷子又往场子中间给拢拢,堆堆。
猴妈把放在场子边上的两台石磨盘搬到谷堆旁,小凤儿则紧随其后,两个磨饼与一根磨棒也拿过来。
猴妈准备做演示,教孩子们用磨盘脱谷壳,即脱谷皮。
猴妈一屁股坐在谷堆边,把一台石磨盘放在两膝盖之间,石磨盘前部呈弧状,下部的支脚较短,前部也就略底,朝向猴妈脚部的方向。磨盘的后部底下的支脚比前面的高,后部也就略高。磨好的谷子,即脱了壳皮的小米,可以方便往前推。
猴妈用一只瓢挖了半瓢谷子,倒在磨盘上,略微摊平一下,就又用右手拿起一块石磨饼,
手掌压着磨饼,磨饼下部压着带着壳皮的谷粒,作不规则的旋磨,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就把磨盘上谷粒的壳皮给磨掉了。
掉了壳皮的谷子,一同被猴妈向前推出磨盘。接着猴妈又往上倒了半瓢谷粒,又开始磨起来。
“这块圆的磨饼,我使用习惯了。旁边地上还有一根,一半平面的磨棒,用的时候也是平底向下磨谷粒,手掌把握上部半凸处。”
“圆杆状的石磨棒,也可以用,擀压谷粒也能把谷粒壳皮碾碎,也容易把整个谷粒碾碎,因此我不用那种圆的磨棒。就因为圆杆石磨棒容易把谷粒碾碎,碾成面,所以我们都叫它是碾棒。”
“待明天我给你们再做谷面饼时,你们就知道了。”
猴妈一边磨谷粒,一边滔滔不绝的给他们讲磨饼、磨棒与碾棒的区别。
其实猴妈没讲的是,磨饼、磨棒、碾棒与磨盘都是砂石制作的,粗糙的表面增加摩擦力,谷粒在上面不容易滑动,方便磨掉壳皮,碾成面粉。
三个孩子都看懂,学会了。
猴妈说,家里原先老猴做的很多石磨盘都让部落里的人换去了。现在只剩下两台石磨盘了,让小凤儿和小猴兄妹俩坐在这里给谷粒脱壳皮。她带着小猪儿扬场。扬场有技巧,扬不好,不但分不开谷米(脱完壳皮的小米)与谷糠,反而撒的满场子都是。
按照猴妈的部署,小凤儿用磨饼,小猴用磨棒,两人你追我赶,拼比着在石磨盘上磨谷粒,脱壳皮。
猴妈拿起一把木锹,将角度掌握到恰到好处,扬起的高度适可而止。每扬出一木锹带糠的谷粒,手腕都有一个闪的动作,使谷粒在空中散成一个扇形状,均匀分散而开。
在谷子壳皮、沙石和谷米等落下的过程中,它们会根据分量的轻重分别落在三个地方:较重的沙粒等落在上风头,谷壳皮等较轻的杂质飘在下风头,谷米则落在了它们两者之间。
小猪儿则用笤帚,把谷糠往更远处打扫,谷米往一块聚拢。
小凤儿转脸对小猪儿坏笑了一下,原来小猪儿头发上落了一层谷糠。
娘四个把谷子全部整完的时候,远处的老猴也把两个储粮地窖补抹,烘干完毕了。
他们家的窖穴,是向下挖一米多深的坑,像个大肚子口袋,上口小,下口大,四周与底部用草拌泥磨平,并用点燃的柴禾,把窖穴里烤干。口沿上部用泥堆出一圈高台,外面用土衬高,锤实,下雨便不容易往储粮窖里灌进水了。
上口部盖着用蒲草与编的像斗笠一样的防雨盖子。
整个窖穴像后世农民储存粮食用的大肚子泥缸。
每到晴天,家中有人看护的时候,就把窖盖挪开,让太阳晒晒窖,晾晾谷米的潮气。
谷粒脱完壳皮,窖穴修好考干了。
大家用瓢挖,用布袋子装,把场上扬好的谷米往窖穴里转移。
窖穴已经装满了谷米,剩下的,猴妈又装了好几瓢,放在屋里,以备磨面,煮米粥。
这些谷粒将为他们一家人带来丰盛的食物和温暖的生活。
此时,夕阳映红了西边半个天空,鸟雀叽叽喳喳,在树上盘旋,正要归巢。
半年多的劳累,终于获得回报,猴妈露出灰心的笑容,她知道全家人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家人的生存。
每个家庭都如此努力,就保证了整个北辛部落生生不息延续下去。
通过老猴一家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石磨饼给谷粒脱壳,以及扬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智慧。
他们没有现代技术,却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点点的完成各种繁重的劳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生活,不断努力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