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笔
于薛仁明先生课后
听了几天课,还是有很多想说的,但谈感想、感受,还谈不上,就姑且这么叫吧。
一大憾,其实我很喜欢老师的这种状态,做好自己,优哉游哉。所以还是蛮想跟老师说说话,问问题还是不敢的,打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按照阴阳之说,问题本身也就是答案,有答案又还问什么,所以根本是不会问。那主办老师用心良苦,撮合了一次饭局,良机啊。可我放弃了。因为上课期间我手机都是关机状态,在上午钟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去看戏,所以在中午开机时我就与夫人通了电话,很神奇,她很少说主动跟我出去,居然问我带她去不,我当然立马同意了。下午定饭局的时候我真是恨自己怎么没跟菩提老祖好好学艺啊。但近来我工作确实太忙,还是有些忽略了她些,不想再扫兴,只能遗憾。“放下”
一大明,在课上我不敢说话,其实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我飘着。老师说喜欢学渣,学霸当然还是可以自我安慰。可我明显不是学霸,木讷,慢热,跟这个状元那个探花明显不是一个档位。可跟那种初高中数学就考个五六十、七八十分的比,我还能有一百二三,够不上学渣的称号。我是学心理学的,近几年做学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做些特殊人群,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多动症……悟性又比较没有,论语都没读几遍,所以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能长养长养性情倒是蛮好。老师解释下来,文化不只是书生的文化,寻常百姓的文化也是重要的组成之一。我们总以书生的要求去要求寻常百姓(大部分家长),谁会轻松!!!文化并没有断,我们没有注意发现嘛。该做什么的做什么去,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正其心,各归其位”???
一大解,在近来,心理学里面讲父母的问题,就是原生家庭。我发现啊,没一个好的父母,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缺位,要不就是父母过严、过柔,甚至还有些父母不会表扬……就是一谈到父母,全是问题,十恶不赦。导师还跟大家说,我们去看到,想哭就哭,想说什么就说,我们不是要责怪父母。所以现在说父母得要上岗证,不能胡来。细细想来,谁还敢去做父母,丁克是常事了。长此下去,种族该没了!!!我是父母不假,但我首先是一个活的人嘛,那肯定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嘛,圣人也是呀。可就因为我们是父母,一句话可能伤害了幼小的心灵,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所以我们谨小慎微,连做个人的资格都没了。这哪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啊。就像唱歌这个问题,我向来五音最多一两音的,不知道为什么。一追溯,原来我妈那会儿说过,你这一唱老母猪都要上树,所以我不唱了。我不唱了是我妈的问题。但再一想,我妈不是鼓励我唱吗?每唱之前,如此做个预告,谁会听不下去跑掉呢?当然这是玩笑,但恐怕我不唱歌还是我的天分问题吧。“天生我材必有用”,不适合就找另一条路嘛,我不活得好好的。
一大惑,我对传统文化真是一无所知,但又发不出问,岂不更加一团浆糊!“当下即是”、“如是”,生命本如此,文字很简单,可其中道理……
啰嗦了,本人确谈不上什么文字功底,叨扰叨扰。
笑傻爱
戊戌仲秋(抄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