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原 句 译 文:
鲁哀公问有若(孔子的弟子)说:“年成歉收,国库储备不足,这可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呢?” 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感悟:
当局者迷啊!鲁哀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野过于狭窄了。只想着国库(其实是归自己支配的钱)不足,要如何从天下收。却完全想不到天下财富的总量是可以变化的,是可以把蛋糕做大的,更没有想到把钱放在不同的地方效率是不一样的。鲁哀公直接把自己放在了百姓的对立面,我需要钱,你们就必须给我,完全是“零和博弈”的思维。如果,他真的听从了有若的建议,发自内心地知道自己和百姓是应该建立“统一战线”的,是荣辱与共的,那么,他治理的国家很快就会兴旺起来。
治理国家如此,建设家庭呢?教育孩子呢?如果,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用“你不听话我收拾你”的心态,那么,孩子一定会反抗,教育一定会失败。如果,用“孩子,你现在遇到的这个小问题,好像用原来的方法不好用了是吗?看来咱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它,你如果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可以告诉我们”的心态,那么,孩子一定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这个家也会越来越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