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认为,儿童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冲动出发,不断实践这些兴趣类型,使学生的各种兴趣不断协调发展,使各种兴趣冲动得到不断释放和提高。
但是,学校中却存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隔离,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一、学校中存在哪些隔离呢?
杜威认为,学校中的有形隔离包括:空间上的隔离,比如将学生按照年龄、年级进行分类,安排在不同的教室、楼层,使学生难以彼此接触;时间上的隔离,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和课表,让学生难以自由地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学科的隔离,将学科划分为不同的领域,使学生难以跨学科学习,限制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杜威认为,学校中的无形隔离则包括:学生能力之间的隔离,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兴趣之间的隔离,学科兴趣差异较大,容易限制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师生之间的隔离,传统的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足。
二、如何消除学校中的隔离?
这些隔离客观存在与学校之中,也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需要采取措施逐渐消除。
消除隔离的核心方式就是营造民主氛围,促进相互交流,打破不同对立体之间的壁垒,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
首先,以活动为中心,促进交流。本着“活动即教育,经历即成长”的理念,组织班级活动、年级活动、校级活动,促进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年级内部各班级之间,整个学校各学部之间的交流。比如,举行班级辩论赛,年级拔河比赛,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等,促进交流融通。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顺势而为,保护引导。比如,学校可以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社团,使学生能够有时间、有空间、有引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学生的兴趣得以拓展,兴趣的热情由感性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级阶段后,不仅兴趣得以保留和发展,而且还会成长为自信坚定、坚持不懈的探索者。
再次,以经验为中心,促进学科融合。融合教学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让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科融合的认识;需要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教学,通过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
杜威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教育的本真和底层逻辑,深刻而又透彻,发人深省,催人反思。
但是,我们面临的教育现实非常复杂,有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彻底的改变,比如将学生按照年龄、年级进行分类的问题,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室、楼层使学生难以彼此接触的问题,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和课表产生学科隔离的问题等。虽然这些问题存在诸多弊端,但仍然是当下所能采取的无奈选择,也是最好选择。
所以,面对现实的复杂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方向已然明了,但曲折性和漫长性依然是不争的现实。认清现实,而又不囿于现实,是一个清醒的教育人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杜威的深刻见解,虽然已经过去百年,但是仍然是方向与指明灯,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