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共读书共成长——读书笔记《认知觉醒》(21)
在我家的餐桌的台布下,有一张彩纸打印的字条,其中有一句话:仔细咀嚼每一口饭菜,主食与菜要分开吃。
这句话的来历是这样的。
好几年前,我在听书APP上,听“梁冬徐文兵讲黄帝内经”,就是俩人以对话的形式聊黄帝内经,涉及中医、国学、健康、饮食等很多内容。其中有一次,徐文兵说五谷的营养价值以及五谷的味道,梁冬就说,他有一天自己在家做的米饭和炖牛肉,他就先吃一口米饭,慢慢咀嚼,突然发现米饭是那么的香甜,然后再吃一口牛肉,也是慢慢咀嚼,感觉牛肉也是如此的有味道!
从此,梁冬吃饭的时候,尽量做到米饭与菜分别放到嘴里吃,细细体味食物本来的美好。
这个段落我重复听了好几遍,后来,把这一套书买回来,专门找到这段,又向他咀嚼米饭、牛肉那样细细阅读,品味。
我想到我小的时候,一年吃大米饭也超不过5次,平时就是吃小米饭和苞米碴子饭,多数时候是就着咸菜吃,那时候就觉着每一口小米饭和苞米碴子饭特别香,现在觉着能齁死人的咸菜也香的不得了。
而现在,吃几元钱一斤的大米和几十元钱一斤的大米,没认真的体味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几乎没有认真地完完整整地咀嚼过一口。
于是,结合其他健康饮食知识,我在餐桌台布下放了一张提示的纸条,开始家人还笑话我,后来看我多数时候被提示到了,就能认真去做,家人也慢慢照着做了,都说如此吃法,感觉香多了。
由此,如何不分心,如何保持专注力,知道了原因(舒适说得很明白了,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做什么事之前,让自己心静下来,做什么事就想着什么事,与此事无关的就屏蔽,屏蔽不了就停下,再集中精力想那件让你分心的事儿,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越少越好,否则,曹、汉皆无法顾及,如坐针毡。
领导找问你业务的时候,你的脑海里还琢磨其他的事儿,健身的时候也无法集中精力,不仅锻炼效果不佳,还有一定的风险。
今天阅读《认知觉醒》的内容,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分心与专注力的原因、危害和如何回归当下,体验自己真实的感受,也使我想起如上的事儿。
原文: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第一节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让感受回归行动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你可能早就听过,不过有了今天的思考,相信你能很快明白其中的深意。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