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乡下人家》两节课。每节课,老师都善于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进行施教。学生参与学习,也有了自己的知识建构。但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老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是有待改进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而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每一个问题的抛出,学生只是短暂的思考,就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在施教前最基本的是要关注单元导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单元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是怎样写景物?并注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执教本课只需抓住两个问题1.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感悟。《乡下人家》,本单元主要是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执教时抓住文章语言,品味乡村美景,找关键词绘出屋前瓜蕂图、门前花开图、雨后春笋图………
最近在看王荣生等著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书中说到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与生成者。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必须由教学双方在教学实践中现实地生成出来的。现实生成者,一是说学生是生成主体,即生成行为的承担者,学生必须亲历生成过程。二是说学生是生成结果的拥有者,生成结果存在于学生的内部结构之中。但是纵观这两节者,学生参与度相对来说较低,对于掌握的知识,方法还是不够牢固的。当然,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是应试,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考虑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应该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而不是单纯地拆分课文内容。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做个“懒”老师。
在和老师交流时,我就想到“战术”一词。说到课堂犹如行军打仗,将军的思想直接影响战果。《孙子兵法》中讲,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本,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道是教育理念,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而术是能力,是知识、方法、策略、经验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技巧,我们要明道优术。用新的教育理念指挥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就相得益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