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考不和提高行动的效率联系起来,不和增长关于我们自己和生活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思考就是有毛病的。
思考
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而这种思考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这种思考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将自己的所想所思和真实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因此,如果脱离了实际的思考,那么这种思考就是有毛病的。通过最近的阅读,让我深刻认识到,书本知识不是孤立的,一定要和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自己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让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融合。
原文
持久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上。思考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要使用心智,也使心智获得报酬。
思考
在这一片段中,提到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从如下关键词入手 是“持久”,二是“唯一”,第三个关键词是“直接”。通过这三个关键词,让我们更深一步认识到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要想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要求我们怎样进行思考呢?要严格要求思维,要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
在课堂中,在活动中,唯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思考力。就像杜威所提到的那样,思考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要使用心智,也使心智获得报酬。没有思考的课堂学习和其他类型的学习,对于心智的发展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能够起到负面效应。
如何引发思考?要设置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当学生在困顿时,他能够激发起自己的探究欲望。当学生把问题探究出来以后,他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后续的阅读,我的这一思考还是low)
原文
所谓的经验就是一个人尝试做一件事,这件事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这个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年龄,接触新材料的第一阶段总是属于尝试错误的阶段。
思考
对于经验,强调了必须在做中尝试才能够形成。同时也强调了一个人在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属于尝试阶段。但凡尝试,总要出现错误。因此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要经历去伪存真、的过程,要有一个提炼、总结、反思的过程。
原文
如果我们要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一些文字,那么就应该要懂得经验或经验情境的意义。我们必须想到校外可能出现的情境,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活动。教学方法之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能运用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并能引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让学生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学一些东西,而做事要进行思考,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自然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思考
我理解,如果学习要真实发生,首先必须要创设和真实生活相融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去思考,有意识的注意事物的联系。其二,必须让学生在做当中来思考学习,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总之,学习离不开做,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到的,只有做了才能够知道。
原文
学校很少给予学生一些能自行提出问题的机会和经验,无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多少改进,都不能完全补救这种情形。
思考
由此可见,引发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文
要克服这种缺陷,必须提供实际的材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才能淡化校内校外的这种差距。我们发现,凡是忙着做事情的孩子们,并且在做事过程当中讨论所发生的问题,即使教学方式比较一般,孩子们也是会自动提出很多问题,问题的数量是很多的,而且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先进的、多种多样的,而且有独创性的。
思考
读到这里,深感今晚阅读的价值有多么巨大。通过这一个片段,让我们看到了在教学当中必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忙着做事情的孩子们,并且在做事过程中讨论所发生的问题,即使教学方式比较一般,学生也是会自动提出很多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独创性的。杜威的这一论述是在告诉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有独创性,让他们有更多的经验?那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就会分析问题,更会解决问题。因此,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