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先生生活的年代,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尤其贫穷农民家人的孩子,所以陶先生说:“穷社会除了重用小先生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教育普及。如何指导小先生扫除障碍以完成他们的使命,是我们当前最迫切的大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要想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只能这些小先生发挥作用,能教一个教一个,能教两个教两个。
“小先生所要找的学生是不能上学的人或者不能常到团本部来工作的人,换句话说,他是要到传统学校外或团本部周围去找他的学生!”这就更能理解陶先生提出小先生的意义了,不是在学校你教我,我教你,而是走出去,让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能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样的话,自己的奶奶妈妈等也能够学到一些跟她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奶奶可能会认识一些针线活的字,妈妈可能会认识一些农活的字,这就起到了“小先生”的教育意义!使陶先生提到的“一个识字的人教导两个不识字的人,一个会做的人教导两个不会做的人,这里面才包含着普及的力量。这样去干,一千万学生便可算是三千万学生!这样才算是小先生真正的成绩,才算是表现了小先生真正的力量。”这种方法真正落到实处!
陶先生提出的 “小先生”和现在我们普遍提出“小老师”还是有些共同点的。我觉得现在的班级里“小老师”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我所执教班级,我们班是四人一小组,每一小组都有一个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做“小老师”,负责作业的统计,检查课文背诵,本组中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就可以请教“小老师”,“小老师”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帮忙。所以每天都能看到“小老师”忙碌的身影,并乐在其中。记得有一次,我布置有关“传统节日”的读书小报,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小老师”负责安排整理,一下课,“小老师”就开始有序的布置工作了,谁搜集资料,谁画画……一期完美的读书小报就出炉了,我把它们的作品粘贴在班级栏里,他们幸福感爆棚!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陶先生举例子“妻子读丈夫的来信”,也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办公室里有一些相对来说年龄较大的老师,在电脑操作方面总是遇到问题,这些年长老师只要有求助,我总是全部代办,从来没想过教她们,因为我觉得这样省去了一些讲解,自己十分钟就能做好,教的话可能得半个小时。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在电脑方面我也要去做“小先生”,有时间就教她们学习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不能怕麻烦。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小先生”不应是教大家识字,而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一些高科技知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传布出去!
每个时代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新学期新征程,我们牢记老一辈的教育信念,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