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啃读?
顾名思义,就是一点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的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人之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啃读有这样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重点概念和关键句子、段落。
第二层次,在书页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或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批注。
第三层次,读完一章后,不断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内在的思路和逻辑结构,画出思维导图来,将文本内容结构化。
第四层次,针对文本的核心概念或关键内容,或者向他人咨询、讨论、交流;或者查阅其他资料,展开主题性、研究性阅读。
第五层次,阅读文章后,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从对话论的角度看,啃读的过程,完成了三重对话:
第一重,通过勾画、批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完成“人与知识”的对话,即个体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重,通过与他人交流,研究性阅读,实现“人与他人”的对话。
第三重,通过批注写作完成“人与自我”的对话,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促进个体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促进个体生命智慧的成长。
为什么要提倡肯读的方法呢?
泛泛浏览会养成一种轻率阅读的习惯,对提升理解力,增进智慧,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
啃读的方法可以培养学员的阅读力和学习力。
啃读的方法有什么益处呢?
肯读是一种持久深入的探究,在这种探究中,一方面抵达了世界的深处。另一方面提升了自我人格的深刻性。
(摘自郝晓东《未来教师》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