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确定性成为确定的时代,学习不只是发展之需,而是生存之需。
每月读透一本书。拒绝浮躁与走马观花。自律。反思。实践。
刘江波 20210101
作者简介: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
我们的管理有什么问题?通常管理被理解为“管人理事”,很多管理者被此误导,管理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对于人的工作,管理的最大困难也就变成了琢磨人的困难,误认为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从以下五个方面正确理解管理:
1、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教授指出,很多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不分析,从不安排,结果每一个员工就凭着自己的理解、热情和责任在工作,工作结果就好不到哪儿去。管理者不应看重员工的悟性,因为悟性是非常不确定性的特征;管理者不能要求员工去揣摩,去领会领导的意图。
管理就是每一层管理者确定下一级管理者所要明确做的事情。
2、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是管理的基本规律。
如果管理者一开始就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责任和原因,那么大家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知道马上去解决,这就是管理的思维方式。
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日本的现场管理就是“5S”的活动,让每一个进入现场的员工做好5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这5 件事情使得现场管理成为可以操作的现实,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海尔做服务的时候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从管理的角度,设定了“星级服务”作要做的几件事情: “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块地毯;和一个服务效果追踪电话。
事实上,人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在管理中一个常见的争论是如何看待“忠诚”,陈教授认为对忠诚的衡量应该是员工对于组织目标的贡献而非其他。
很多老板之所以对员工的忠诚看得这么重,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
对员工的管制和惩罚性条款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应不断的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让组织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的时候,个人的目标也能不断的实现并提升。
5、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这是管理的关键。
组织的层级设置,有时会阻止一线员工得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对照检查,今日感悟】
读完第一章,才发现这么多年在CEO的岗位上,却对管理的基本常识缺乏科学和深入的理解。这是不是虽努力工作而业绩平平的原因呢?
第一条提到,管理就是每一层管理者让下一层级的管理者明确知道要做的事。我对副总层级,可以做到让其明确知道要做的事,而副总到中层,中层到基层,就逐级模糊了,尤其是中层往往让员工干什么事情,而对这件事的意义、计划制定、方法辅导、时间节点要求等,讲的不够明白,说的不够清楚。
杰克韦尔奇曾说,CEO更多的是“首席解释官”(E=explain),想方设法、不厌其烦的让员工明白做一件事的意义和方法,这件事才能做好。
第三条说,管理应着眼于事情,分解出把事情做好的举措,比如员工按照标准化工作流程去做。而之前我接受的观点,关注人大于关注事情本身,人理顺了,事情就顺了。我有点迷惑,是不是对高层,应侧重“管人”,对基层,应侧重“管事”?
谈及“忠诚”,一般管理者认为员工在该公司干的久,不离开,听话就是忠诚,我是赞成陈教授的观点的,对组织的目标完成贡献大,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忠诚”。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是割裂的,管理者应该真正的的关注员工的目标,并不断同员工“对齐目标”,训练员工设立经过努力可触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