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篇(六)



孔子 《论语》篇(六)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是什么。孔子对此回答说:“能够真心爱别人。”樊迟问智是什么。孔子对此这样说:“能有能力识别人。”樊迟听了没理解。孔子继续开导说:“提拔那些正直人,罢黜那些邪恶人,这种做法就能使、邪恶人也归正直。”樊迟退出来以后,遇见子夏对他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叫做智,他说选拔正直人,罢黜那些邪恶人,这种做法就能使、邪恶之人归正直。这些话是何意思?”子夏给同学解释:“这话涵义多丰富!舜在治理天下时,能在众人中挑选,选中任用了皋陶,不仁的人远去了;汤在治理天下时,能在众人中挑选,选出任用了伊尹,不仁的人远去了。”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



子贡求问于老师,应当怎样交朋友。孔子就对子贡说:“诚心诚意劝告他,善意恰当开导他,他若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己讨没趣。”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孔子学生曾子说:“君子行为是这样:通过文章和学问,可以聚合起朋友,依靠朋友相互助,就可培养仁德了。”



子路篇第十三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求问于老师,怎样治理好国政。孔子教导子路说:“对于百姓是这样:先行教导作示范,其后再要求百姓、能够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多讲些。孔子接着告诉说:“办事应当不倦怠。”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当时出任了、季氏家中的总管,前来求问于老师,怎样管理好政务。孔子就对仲弓说:“用仁德引导官吏,责成各负其责任,赦免他们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继续求问说:“如何知谁是贤才,而去选拔他们呢?”孔子就对仲弓说:“选择你所知道人,你所不知道的人,别人难道会埋没?”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相问于孔子:“卫君等你治政事,你会先干什么呢?”孔子这样回答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子路就对老师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你是太过迂阔了!这名如何去正呢?”孔子就回答子路:“仲由真是粗野啊!君子对不懂的事,采取存疑的态度。如果真是名不正,说话就会不顺理;说话不顺不合理,事情就会办不成;如果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够兴盛,刑罚就会不得当;刑罚一旦不得当,百姓会无所适从。所以君子定了名,就要说出道理来,必按道理去实行。君子说出的道理,是不能苟且马虎。”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来请求学习、栽种庄稼的事情。老师这样回答说:“我是不如老农夫。”樊迟又求学种菜。孔子同样回答说:“我是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去之后,孔子这样评述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在上位人讲礼仪,百姓就不敢不敬;在上位人重视义,百姓就不敢不服;在上位人讲信用,百姓就会说真话。如能真做到这样,四方百姓都背着、自己小孩来投奔,哪用在上位的人,亲自去种庄稼呢?”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熟读《诗经》三百篇,若把政务交给他,但他却处理不通;派他出使到外国,不能独立谈判好。虽然学习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官吏自身品行正,不用命令老百姓,百姓也会做得好;官吏品德行为差,强行命令老百姓,百姓也不会听从。”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鲁国卫国的政事,状况像兄弟一样。”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苛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有次谈到了、卫国公子荆时说:“他善居家理财富,有点家产他便说:‘凑合着用就够了。’家产稍多他便说:‘凑合着用很完备。’家产富有他便说:‘差不多够华美了。’”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



孔子要到卫国去,冉有给他赶着车。孔子观看卫国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这样问老师:“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就对冉有说:“要使他们富起来。”冉有继续问老师:“富了还要做什么?”孔子对此回答说:“应当教化他们了。”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斯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如果有人要用我、前去治理好国家,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干出样子来;若有三年的时间,就有显著的成效。”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 善人治国一百年,就可消除掉残暴,废除刑罚和杀戮。这话说得真对呀。”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如出圣明的天子,也要经过三十年,才能仁道行天下。”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如果官吏能做到、自身行为的端正,哪么治理起国政,还有什么困难呢?自身行为不端正,怎么纠正别人呢?”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了,孔子就对冉求说:“怎么回来这样晚?”冉求回答于老师:“因有政务缠住身。”孔子就对冉求说:“怕是其他事务吧?如果真是有政务,虽然不让我参与,我也是会知道的。”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他问孔子:“说一句话就可使、国家兴盛起来了,能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就对定公说:“话虽不能像这样、说得过于太绝对,还是接近道理的。有一句话这样说:'做国君是很难的,做臣子也不容易。'知做国君很艰难,哪不就是接近了、一句话使国兴盛?”鲁定公又问孔子:“一句话可亡国家,有这样的事情吗?”孔子就对定公说:“话虽不能太绝对,还是接近道理的。有一句话这样说:'我做国君不觉得、能有什么快乐的,只是我所说的话,没有人会违抗吧。'如果说话能正确,又没有人会违抗,这样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不正确,也没有人会违抗,哪不就是接近了,一句话可亡国家?”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



叶公求教于孔子,怎样治理好政事。孔子对此回答说:“使周围人都高兴,让远方人投奔你。”



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官出任了、鲁国莒父邑长官,他来请教于老师,怎样治理好政事。孔子就对子夏说:“凡事不能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益;求速反而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贪图小利的品行,就做不成大事情。”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来对孔子说:“在我们的家乡里,有个正直的人是: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去告发并作证。”孔子就对叶公说:“我家乡的正直人,和你说的不一样,父为儿子作隐瞒,儿子为父作隐瞒,正直就在这中间。”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来求问老师,怎样实行好仁德。孔子就对樊迟说:“居家举止要端正,办事严肃且认真,待人诚心且实意。照上几点认真做,即到夷狄边远地,也是不可废弃的。”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求问于老师:“有何品行可称士?”孔子就对子贡说:“自己为人和做事,应当具有羞耻心;出使外国能做到,不辱君主的使命,这样就可称作士。”子贡继续求问说:“次一等是什么样?”孔子对此这样说:“他所在的宗族里,族人称赞他孝顺;他所住的本乡里,乡人称他为兄弟。”子贡继续求问说:“再次一等是何样?”孔子对此这样说:“说到一定能做到,做事一定做到底,固执己见像小人,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再次等的士了。”子贡继续求问说:“现在处于权位上、做官的人怎么样?”孔子对此感叹说:“这些器量狭小人,哪里能数得上啊!”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如果不能交往到、言语行动中庸人,也要寻找并交往、那种激进狂放人,交往耿介自守人。激进之人勇进取,耿介之人离污流。”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南方人有一句话:'人若不能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这话说的多好啊!”《易经》书上这样说:“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道德的操守,难免招致到羞辱。”孔子继续又说道:“这些话的意思是:那种没有恒心人,就不要去占卦了。”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能取长补短,协调不同的意见,达成和谐的一致,但也不盲从附和,小人处世只是求、完全一致的苟同,对于不同的意见,不讲协调达一致。”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求问于老师:“一乡的人喜欢他,怎么评价这个人?”孔子这样评述说:“就此还不能说好。”子贡继续求问说:“一乡的人厌恶他,怎样评价这个人?”孔子就对子贡说:“就此还不能说坏。不如乡里的善人,都能一致喜欢他,乡里坏人厌恶他。”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要与君子共事易,讨他喜欢确困难;不用正道的方法,而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用人的时候,却能量才使用人。要与小人共事难,讨他喜欢确容易;用不正道的方法,讨他喜欢却容易。但他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的。”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安详不骄傲,小人傲慢不安详。”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刚强果敢及质朴,且能言语谨慎者,他就接近仁德了。”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



子路求问于老师:“怎样做可称作士?”孔子这样论述说:“对人能诚心实意,互相切磋和勉励,并且能亲善和悦,这样就可称作士。朋友之间要诚意,互相切磋和勉励;兄弟之间也应当、亲善和顺地相处。”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善人用七年时间,教育训练了百姓,这样就可用他们、前去从军作战了。”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若用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民众,奔赴战场去作战,这叫白白去送死。”



宪问篇第十四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求问于老师,什么可以叫耻辱。孔子就对原宪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可以做官拿俸禄。国家黑暗腐败时,也去做官拿俸禄,这样就可叫耻辱。”原宪继续求问说:“人无好胜与自夸,也无怨恨和贪婪,没有这四种毛病,可以算作仁人吗?”孔子这样回答说:“可说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是仁人,那我就不清楚了。”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士人如果会怀恋、家庭安逸的生活,他就不配做士了。”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国家政治清明时,可说正直的言语,并且行为也正直;国家黑暗腐败时,才是行为要正直,但是言语要谨慎。”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凡是有德行的人,出言一定有道理;能够出言成理人,却不一定有德行。凡是有仁爱的人,行为一定很勇敢;而能够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爱。”



原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他问老师:“羿是善于射箭的,奡能陆地推舟行,两人都没得好死。禹和稷这两个人,亲自耕田种庄稼,却能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他。南宫适走出去后,孔子这样评说他:“这人真是君子呀!他真尊崇道德呀!”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做出不仁事,也许偶然会有吧!但是小人却不会、做出仁德的事来。”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如果真是喜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如果真是忠于他,能不教诲于他吗?”



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凡是郑国要制定、有关内政外交的、政策法令和文献,先由裨谌来起草,再经世叔提意见,由外交官的子羽、进行修改定出稿,后有子产来润色。”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求问于孔子,子产为人怎么样。孔子对此回答说:“是个宽厚施惠人。”又问子西人怎样。孔子对此回答说:“他呀他呀子西呀!”又问管仲人怎样。孔子对此回答说:“管仲是个人才呀!是他剥夺伯氏的、骈邑三百户封地,伯氏穷得吃粗粮,至死没一句怨言。”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贫穷而能无怨言,这是难于做到的;富有而又不骄傲,这是容易做到的。”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孟公绰他若出任、晋国赵氏和魏氏、两家大臣的总管,才能是绰绰有余;却难胜任两小国、滕国薛国的大夫。”



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求问于老师,怎样才能算完人。孔子就对子路说:“像臧武仲般聪明,像孟公绰般寡欲,像卞庄子般勇敢,像冉求般多才艺,再加礼乐的修养,增进自身的文采,就可算个完人了。”孔子接着又说道:“现在一个完美人,不必一定要这样,看到财利想道义,遇见危难敢献身,长期处于贫困境,不忘平日的诺言,就可说是完人了。”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面对公明贾,询问起公叔文子:“公叔文子这先生、他是真的不说话,不笑不贪取财物?”公明贾对孔子说:“这是告诉你的人、夸得有点过分了。先生该说时才说,别人不厌他的话;心中快乐时才笑,别人不厌他的笑;合于义的才会取,别人不厌他所取。”孔子听了后说道:“原来是这样的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臧武仲他凭借着、封地防邑求鲁君,立他儿为卿大夫。尽管有人说他是、并未要挟于国君,我是不会相信的。”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晋文公他很诡诈,而且品行不正派;齐桓公他很正派,并且心性不诡诈。”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他对老师说:“桓公逼鲁国杀了、异母兄弟公子纠。召忽管仲他二人,共同侍奉公子纠;召忽选择了自杀,管仲他却不自杀,管仲没做到仁吧?”孔子就对子路说:“齐桓公他曾多次、主持诸侯的盟会,而不依靠于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是管仲的仁德。这是管仲的仁德。”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他对老师说:“管仲不算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以身去殉主,反做桓公的宰相。”孔子就对子贡说:“管仲辅佐齐桓公,能够称霸于诸侯,并且匡正了天下;百姓一直到今天,还在受他的好处。倘若没有了管仲,我们如今也恐怕、是要披散着头发,并且衣襟向左开。他像普通的男女,只讲小节与小信,自杀死在山沟里,哪还有谁知管仲?”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里,家臣就是大夫僎。僎和公叔文子是、同到朝中做大臣。孔子听了评述说:“公叔文子无愧于、文的这个谥号了。”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讲到卫灵公,说他是荒淫无道。季康子就这样说:“灵公既然是这样,卫国怎么不败亡?”孔子告诉季康子:“他有仲叔圉帮他、热情地接待宾客;他有祝鮀在帮他、管理宗庙的祭祀;他有王孙贾帮他、有效统帅着军队。朝政如此地运行,怎么还会败亡呢?”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说话大言不惭者,叫他实行说的话,那就会很困难了。”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齐国大夫陈成子,杀了国君齐简公。孔子沐浴斋戒后,前去朝见鲁哀公,并对鲁哀公说道:“陈恒弑他的国君,请出兵去讨伐他。”鲁哀公对孔子说:“你把这事告诉给、季孙叔孙和孟孙。”孔子退朝后说道:“因我曾做过大夫,所以知道这件事,不敢不来报告呀!国君却是对我说,告诉三位大夫去。”,孔子去找三大夫,告诉他们弑君事,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就此事说道:“因我曾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诉。”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求问于老师,怎样事奉于国君。孔子就对子路说:“做到不要欺骗他,要能犯颜直谏他。”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他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沽名钓誉炫耀人。”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一使者,前去谒见于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便对使者说:“先生近来做什么?”使者就对孔子说:“他老先生总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但还没能做到呀。”使者走出去之后,孔子这样评述说:“真是一位好使者,真是一位好使者!”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不在那个职位上,也就不用去考虑,那职位上的政事。”曾子接老师话说:“君子考虑问题时,不超出他的职务。”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应以说得多,且做得少为耻辱。”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君子之道三件事,我都没有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听了就说道:“是老师的自谦话。”



原文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



子贡时常评论人,孔子就对学生说:“你是已经贤了吗?我没时间评论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不必担心别人会、不能了解到自己,只怕自己无能呀。”



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不要预先去猜测,别人是否会欺诈;也不无端地怀疑,别人是否是诚实。但对欺诈不诚实,却能事先觉察到,这样就是贤人吧!”



原文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会、哪样忙碌不定呢?莫不是要显示出,你的口才取悦人?”孔子回答微生亩:“我是不敢显口才,只是厌恶那些个、保守固执不通人。”



原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对千里马不应当、去称赞它的力气,应称赞它的品德。”



原文



或者:“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这样表述道:“若用恩德报怨恨,这种品德怎么样?”孔子对此这样说:“哪用什么报恩德?应用正直抱怨恨,用恩德来报恩德。”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论述有下言:“没有人能了解我!”子贡就对老师说:“为何没人了解你?”孔子就对子贡说:“我不怨恨于上天,也不责怪于别人,向下学习于人事,向上通达于天理,了解我的只有天!”



原文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前,诽谤其同学子路。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子路的老师:“季孙氏他已经被、公伯寮所迷惑了;但我还是有力量,能把公伯寮杀了,将他陈尸以示众。”孔子这样回答说:“道能得到了推行,那是天命决定的;道会遭受到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像公伯寮的言行,能把天命怎样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