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训练五大思维品质,抓住学生智能发展的突破口
原创 林崇德 思维智汇 2024-01-08 06:31 浙江 104人听过
图片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质量,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倡导思维教学,主要突出的就是思维品质。
在智力与能力的培养上,往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崇德据其研究成果,分享了五大思维品质的特性及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在学科教学中训练思维品质。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崇德
本文共5519字,仔细阅读需14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周一
深度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理解思维的五大品质?
※ 如何训练思维的五大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体现了个体的思维水平、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是思维结构的核心要素。
思维品质包含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图片
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的思维是语言思维,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人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
由于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
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思维深刻性集中地表现在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方面。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正是我们所强调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图片
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两个品质,而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其他四个品质为必要前提的,同时它又是其他四个品质的具体表现。
图片
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表现在:
(1)思维形式的个性差异,即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的深度是有差异的。
(2)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即在如何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方法方面,诸如归纳和演绎推理如何统一,特殊和一般如何统一,具体和抽象如何统一等都是有差异的。
图片
(3)思维规律的个性差异,即在普通思维的规律上,在辩证思维的规律上,以及在思考不同学科知识时运用的具体法则上,其深刻性是有差异的。
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的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即深刻性。
(4)思维的广度和难度的个性差异,即在周密的、精细的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一个具有广度和难度思维的人,能全面地、细致地考虑问题,照顾到和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关系。
图片
对于思维深刻性的训练,我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抓概括能力的训练。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
二是抓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逻辑推理是思维的重要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主观基础。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我们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四对推理能力,即直接推理与间接推理,综合法与分析法,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推理与对比推理。
图片
灵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5个特点是:
(1)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思维过程灵活而不死钻牛角尖。
(3)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
(4)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
(5)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思维的灵活性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提出的发散思维有含义一致的地方。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多端、灵活、精致、新颖。
例如,他们出了一道题:“砖有什么用处?”让学生发散求多种结论。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的实质是求异。
图片
我们也同意灵活性来自求异思维,但求异从哪儿来,我们认为应来自迁移。因为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越能多解,说明这种迁移过程越显著。“举一反三”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散,正是来自思维材料和知识的迁移。
训练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
(2)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
(3)教给学生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
(4)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
(5)使学生掌握科学中的辩证关系。
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的练习。例如,适应数学教学的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形和恒等变形的能力。结合语文教学,强调字词练习的一字多组(词)和写作练习的一材多题的做法。
图片
创造性——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
任何创造、发明、革新、发现等实践活动,都是与思维创造性联系在一起的。
图片
捕捉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加以因势利导的训练,是培养中小学升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思维创造性,突出地表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有意义”是指有社会或个人的价值。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首先强调创新地解题、作文、活动等。例如,我们曾抓小学生自编应用题,以此突破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不仅能提高他们解应用题的能力,而且也促进其智力创造性的发展。
图片
又如,我们要求中学生在写作时做到:
(1)观察问题的角度新,分析问题的眼光新,叙述事物的方式新。
(2)选材力求新颖,立意不同一般。
(3)语言表达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及风格。
为此,实验点教师又深入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对各个年级的指导作文采取相应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创新性。
图片
二是在内容上是思维加想象,即通过想象,加以构思,才能解决别人所未解决的问题。在创新的过程中,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的做法是:
(1)丰富学生有关的表象。
(2)教师善于运用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语言来描述学生所要想象的事物的形象。
(3)培养学生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
(4)指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和科幻作品。
图片
三是在智力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被称为“灵感”。
中小学生灵感的基础之一是有意注意,所以要重视中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灵感的萌生奠定基础。
四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图片
人在进行思维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分析思维,即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二是具有快速性、直接性和跳跃性(看不出推导过程)的直觉思维。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有一定难度的因式分解题,题刚出完,就见一名学生冲上去用“十字相乘”方法解了题。
老师问:“能否说出解题的道理?”学生直摇头。“你是怎么想的?”“说不出来。”“那你为什么要用‘十字相乘’法?”“我也说不清,只是一看就知道这么做是对的。”这是较典型的直觉思维例子。
图片
从表面看来,直觉思维过程没有思维“间接性”“推导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正体现着由于“概括化”“简缩化”“语言化”或“内化”的作用,是高度集中地“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
难怪直觉思维被爱因斯坦视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一是要保护,二是要引导,尤其初二以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五是智力创造性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一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相结合。
图片
批判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是思维批判性的表现,具体表现在五个特点上:
(1)分析性。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
(2)策略性。在思维课题的面前,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或解决问题的手段,然后使这些策略在解决思维任务中生效。
(3)全面性。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认真地把握问题的进展情况,随时地坚持正确计划,修改错误方案。
(4)独立性。即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
(5)正确性。思维过程严谨,组织得有条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
图片
我们为各学科能力的批判性提出了训练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做法:
(1)鼓励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习题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鼓励提出质疑。北大附中老校长赵钰林教授研究了北大院士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发现来自“质疑”二字。
因此,鼓励学生对课本和教师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反复检查解决科学问题时所拟定的假设和方案,客观地分析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养成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的习惯。
(3)指导学生排除多余的无关信息的干扰。
(4)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例如,对中学生写作的批判性要求为:掌握文章修辞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较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会自评作文,写作文小结、作文集序跋;及时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针对不足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质量。
图片
推广到中小学各科教学,我们无非是在启发学生,使其善于对问题的可解性作出正确的估计;善于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思路清晰;善于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开及时纠正;善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善于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作出正确判断;善于调节思路,目的性强,等等。
总之,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其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调整和校正,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批判性。
图片
敏捷性——正确前提下的速度
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它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正确而迅速的特点。
中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知识时,快速、准确地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在头脑中予以内化。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迅速准确地将问题信息输入到大脑中,利用原有认知结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迅速、适当地提取知识和方法,周密地进行考虑,正确地解决问题。
图片
有了敏捷性,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中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四种表现,正确而迅速,正确但不迅速,迅速但不正确,既不正确又不迅速。
我们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而迅速的思维品质。有人说,思维敏捷性主要指速度而不包括正确的程度,但我们认为,思维的轻率性绝不是思维的敏捷性品质。
图片
我们提倡的是正确性前提下的敏捷性,所以强调培养中小学生正确而迅速的智能。
例如,全面准确地理解所阅读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意图,是形成敏捷的阅读能力的基础。正确的思维,正确的作业是训练的结果,我们强调,学生年龄越小越要加强作业正确率的训练。
例如小学数学课,对于低年级,教师狠抓学生的运算正确率。落实到学生身上,一是认真审题,划出重点词;二是题题有验算(如逆运算);三是错题立即更正。
图片
落实到教师身上,加强“及时强化”,养成每天当堂批改作业的习惯。对的打“√”,错的不表态,让学生在运算中获得及时的肯定与否定,从记忆到思维,有一个及时刺激的条件,强化正确的“条件联系”。
在我们的课题里,几乎对每个阶段、每门实验学科都有“正确性”的要求,以达到正确思维的目的。
思维活动的速度往往以其他思维品质为基础,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种思维活动的速度,和不同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主要是来自后天的培养。
图片
中小学生每一阶段在学习每门学科时都应有速度的要求,例如,我们课题组对中学生的阅读训练提出了三点要求:
(1)提高阅读速度,三分钟不低于1000字。
(2)学会速读、跳读浏览、泛读等方法,提高读书速度。
(3)指速捕捉到所读内容的主要观点和自己所需的主要材料。
而后天培养的方法,主要是指在上述正确性基础上的练习。
图片
心理学家认为,重复练习是形成习惯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数学学科,教会速算方法,反复练习,学生就能从领会这些方法到应用这些方法,逐步地熟能生巧,而一旦变成习惯的“生巧”,不仅可以丰富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思维敏捷性品质的发展。
学生敏捷性品质的训练,还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使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所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结构,结合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
第二,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
第三,通过练习等手段,提高速度。
图片
总之,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乃至智能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必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研究智力与能力的主要指标。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五种思维品质的训练,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智力的品质、直觉的品质、记忆的品质以及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是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文章整理自《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崇德著
作者 | 林崇德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图片
阅读 3481
文章已于2024-01-08修改
思维智汇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