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到六七岁的时候,儿童就到达了皮亚杰所说的少年数学家的预备阶段。儿童在两个序列的物体面前,能从各序列中数出物体(M和M's或球)的数量,并对各序列物体的总数加以比较,确定哪一个序列物体(如果有多有少的话)的数量多一些。他一般不再会发生数错的情况。例如不会混淆空间的范围与数量的大小,不会因为口中数数和手指物体这两种活动配合不好,出现数错的现象。的确,他已经获得了评估数字的比较简单的方法,同时,他也整整掌握了数量的含义。
掌握这种等量思维时所包含的过程,在皮亚杰的智能观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在以数字为基础,对两个序列的物体进行相同的思考时,他实际上产生了两组心象或心理表象——两个序列。然后,即使这两组物体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即使(正因为看起来不一样)它们都不容易观察,这名儿童就能够对他们加以比较,即把一组物体的数目,与另一组物体的数目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