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分工作计划,事务性工作,关键任务
伴随着熟练度的增强,对业务的规划能力,团队智慧产出的有效验证,应用体感和预期都会有所提升。对OKR的设计能力和路径选择更加自信,有些组织会进行一些组织变革,例如,删减原有流程,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模式变化等等。OKR带来的阶段性成果,源于聚焦能力,其体现在核心目标带来的关键产出,引发的拉动效应,另外源于组织的协同连接,其体现在组织肌体更加和谐高效,组织扁平,效率提升。这一点对OKR成为常态化的日常工具,非常重要。
在实战中,我们发现很多员工写出来的KR是日常工作事项的罗列,很多员工写出来的KR是按照工作计划的排序,还有一些员工写出来的KR是以时间先后的业务推进。这些都是错误的应用OKR。
工作计划: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和认知,而设计出来的实施步骤。
事务性工作:组织的规模化基于一致性,组织因设计出来的大量标准化作业流程,而衍生出来的大量的行为动作。
关键任务:为实现共同目标,而需达成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果,所采取的最佳实践。
2,OKR案例
2019年初,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寻求在OKR应用上更深层次的实施,该公司上个财年开始启用OKR,通过高层试点,现在已经初步推开,全员认知度较高,已经具有高度共识,很多部门在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不论是公司高管,还是部门负责人都高度关注OKR的实施,并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在OKR实践中除了获得一些成果,也有很多感悟,组织也在反思中做出了一些调整。我们建议客户在OKR深入的实施中,更多应该关注OKR逻辑呈现。
3,OKR逻辑与传统的岗职逻辑
很多员工由于没有真正掌握OKR应用逻辑,导致无法深入的应用,传统企业的岗职逻辑和组织的控制体系,早已经形成固化思维,甚至根深蒂固,成为组织的行为习惯。还有很多非专业的“网红流量OKR培训师”的迎合式的错误指导,导致很多企业在旧思维,旧观念,旧逻辑下,却使用新工具,结果很难达成预期效果。
关于OKR逻辑的建议:首先,抛开传统的业务分工及职能约束,有条不紊的打开边界,基于公司战略使命,进行OKR设计,以及业务关联;其次,基于用户价值逻辑,满足挖掘用户显性或隐性需求,以用户体验为纽带,进行OKR实施层面的设计,再高度关联;最后,基于整个产业链条,未来市场容量及行业走势,以创新引领行业,开辟更大规模的市场为纽带,进行OKR的设计与关联。
4,OKR逻辑背后的机制
我们在大量的咨询实践中发现,很多企业口头追求的是战略目标和客户价值,而在组织内部却采取的控制型管理,这是极其矛盾和错误的导向,当以战略目标和客户价值为核心,组织的注意力及内部结构应以创新型组织,价值产出为机制。而以规划式设计式的静态化任务为核心,组织的注意力就会落在内部的控制,就会采用机械型组织的按照业务和职能分工,而忽视以目标为导向的协同。在传统的机械型组织内部,按照科层制进行着职能化分工和有限的授权,执行着高层设计的闻所未闻的战略,分解着具体的无穷无尽的日常事务,这是逻辑背后的机制差异。
5,写在最后的话
OKR+业务,将OKR融入业务,很多企业说很难,很多员工说太难了,还有很多企业说OKR不好用,说我们这个行业不适合OKR,所有这些的本质:都是很多企业习惯了:科层制带来的支配与服从,习惯了:外部环境相对静止带来的短暂繁荣,习惯了:机械型组织给个体带来的确定性。但今天这些假设早已不复存在,OKR是动态战动态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