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春节」最初来源于「星体运行」这个自然的母体,现在「春节」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母体」,是家家户户每年最重要的事,不仅把国内的所有人卷入到这场节日仪式中,还有海外的华人以及被中国文化魅力吸引的外国人。就像西方「圣诞节」一样的存在。并且,随着「春节」这个文化母体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产品(道具)都可以寄生在这个节日。我突然想起之前因为看到xx年限定款,而去买这个行为,就是受到「春节」这个母体的影响。
华楠老师讲道:“春节就是约定俗成,到时间就过,没有人反对,因为反对无意义。它直接来源于星体运行,一定在秋天之后,秋天之后粮仓里面才会有足够的食物;而它又在冬天,只有冬天大家伙才都没事,这个时候才适合做一个节日,节日用来干什么?就是凝聚人。没有节日人就是散的,有节日,人群、众人就会进入相同的节奏,这个部落、这个民族就会被凝聚起来。它有约定俗成的时机、道具、仪式。春节有庞大的符号系统、庞大的仪式系统、庞大的道具系统,而且随着时代的推进,在春节母体上面,它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母体行为——过年回家。是因为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新的道具),才会产生过年回家这个新母体。大家会看到,在新的母体行为上面,迅速寄生了大量新的商品、新的道具,才会有过年送礼这个新的习俗。才会有,一到过年的时候,每个商店都是曈曈日,有很多商品它们一年的销售额80%产生在春节。”
这里让我明白了,「节日」存在的目的是:凝聚人。
反过来理解,如果想要凝聚人,就举办一场活动,活动越盛大凝聚的人越多。如果想要让这个活动变成群体的习惯,也就是约定俗成,成为每个周期到点必须要去参加的事,就在每个周期固定的时间去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动作,重复几次之后,群体中的每个人都熟悉了这个时间节拍,清晰知道该做什么事,就会提前准备、提前把时间空出来,到点就参与到活动中。
这其实就是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中讲道的『营销日历』活动,“建立营销日历的目的,就是建立「品牌节气」,同时降低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营销日历不仅能创造顾客,而且能创造品牌言说。”
这里我就更加明白了「营销日历」为什么能够创造顾客,因为这是「节日」自带的功能,说白了,就是在空闲的时间,制造一个说辞,有一个场地,给大家一个参与的理由就可以凝聚人。这个说辞背后母体文化越渊源,刺激信号越强,也就是参与的动力越大,因为“人本懒”,稍微一个借口都可以成为不参与的理由。场地就是仪式场,通过符号、仪式和道具,制造活动氛围,并且具有不言自明的功能,这个功能来自集体共有的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比如,当我们看到红色就清楚是喜事,看到黑色和白色就清楚是丧事。出生有出生的仪式和道具;过年有过年的仪式和道具;结婚有结婚的仪式和道具……
这里也让我明白,站在做活动策划人的位置理解活动这件事,就可以把活动拆分为活动本身的安排和活动道场的布置。活动本身分为参与活动的人、活动各个流程与安排;活动道场的布置就是按照活动主题和内容布置符号、仪式和道具系统。
华楠老师讲道:“要把大家卷入到春节的活动当中来,它靠什么?靠挪用春节的符号系统到商场。本来灯笼是挂家里的,是挂宫殿里的,现在把它挂到商场,让商场成为一个重要的过年的场所。”
平时考虑活动经费和成本的问题,会觉得仪式、符号、道具是一种铺张浪费,想要从简或是省掉。
这里的解读让我看见,一场活动能够让参与的人沉浸感更强,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的不止是活动本身内容的安排,这些符号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这些仪式和符号具有释放信号的功能,这些信号对人的行为刺激和情绪有很强的影响。越隆重的场合人群的情绪越高涨,情绪越高涨,活动效果越好,记忆越深刻。
这还是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96页对「情绪」的讲解:“一切都是情绪。人们相信什么东西,这不是理性,而是情绪。或者说,如果在情绪上没有到位,就不能形成认识;如果没有情绪的参与,就不能形成决策,如果不能注入情绪的能量,就不能达成行动。购买商品时情绪,发动战争也是情绪,都不是理性。”
这里让我理解了,一进到一些场合就会做一些不由自主的行动的原因,其实就是受到场景中符号系统的影响,情绪被调动了起来,行为自然也会按照道场中的指引做出对应行动。在这个场景中,不止我一个人会这样,整个场景中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反应,这就叫做「集体无意识地卷入」。
我突然想到帅健翔老师常说:“向外顺人性,向内反人性”。
这里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呢?
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