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方面,我有自己的几个坚持,也有自己的几个反对。我坚持的,是我认为对的,我反对的,是我还不确定的。关于教育的理念,莫衷一是,很难说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家都是从结果来看过程,从结果来论英雄。在教育中,我们大家都以是否考上名校或者好的专业来衡量方法是否得当。这种方式的评价,其实是对人生掐头去尾,只是衡量了中间那么一段,殊不知,人生所谓的幸福是全时,全段和全域的,不是某个时间段就能代表。
为此,在教育上,不能轻易就下论断,断言某个教育理念好,某个教育理念差。我对教育中的坚持和坚毅是抱有决心和信任的,在我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坚守这个底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在变,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教育的理念也需要转变。培养孩子坚持和坚毅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关键呢?
不妨从反对的角度来看看,一味的要求孩子坚持,让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不是就是应该坚守的教育本意?
从过往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坚持是一项伟大的品格,在不断的奋进和追求中寻找到个人乃至国家的希望,是每一个声称“坚持就是胜利”的人心目中灯塔,是他们用来激励自己的目标,是正反馈引起正反馈的连锁反应,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号角。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关于坚持的正面样板,我们没有看到因为坚持走向了黑暗,因为坚持蒙蔽了智慧,因为坚持早成了极端,因为坚持阻塞了视听,因为坚持做出了掩耳盗铃的举动。
有的人宁愿相信在坚持的引领下的失败,也不愿意承认变通后的胜利。他们认为变通是妥协,随机应变是没有立场。在他们的教育价值观里,只有坚持的悲壮,没有投机取巧的胜利。
坚持的力量是可怕的,有时候这种可怕表现在僵化了自己的思维,就像是百年前新旧文化的博弈,那些在故纸堆里寻求出路的人,坚持的是一条没有前途的路,可是他们依旧不断的负隅顽抗,这种坚持是他们求学过程中带出来的,是一种伟大的品质,是披荆斩棘的气质,但是却也背上了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名声。倘若他们能有一点变通的思想,也不至于会采取抵制的态度。
坚持在极端的情况下,就可能内卷,不能向外寻求思想的变革,只能成为井底之蛙,自娱自乐的“奋斗”。我们有时候看一些荒唐的事情,其实骨子里,他们也是被所谓的“坚持”绑架,为了“坚持”而盲从。
那么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既不是所谓的坚持,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这才是关键所在。
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决定哪些行为可以坚持,哪些行为应该放弃,坚持的就一路走下去,要放弃的就得当机立断的停止。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人,才会有所谓上帝的视角,从那个角度来看一些问题,往往具有开创性和先见性,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我曾经笃信坚持的力量,但是从今往后,我更相信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才是在教育中应该刻意培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