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项: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四个字我们从小学起就认识,也似乎没什么新鲜,“积极”和“主动”的意思,我们从小就知道。
可也正因为这样,当我打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才发现我从来没有停下来想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我一直以来的行为,有没有,有多少是遵从了这几个字。
所以,一知半解常常是我们思考的阻碍,我们并不一定真的知道我们以为自己所知道的,而即使是知道本身,似乎也不意味着行动和做到,而只有行动,才可能有结果,才可能做到。
恰好,看关于习惯的另一本书《掌控习惯》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段距离,而幸福和成长的关键就取决于怎样利用这段距离。”
我想,“积极主动”,就是在这段距离的开始所应该抱有的心态。
一念乾坤,也许就是相似的含意。
积极主动,我想包括了两层:一是积极,指心态;二是主动,指行动。
积极是一种暗示,告诉自己我有选择的权利和改变的可能,也许当很多事情发生时,我们无从选择,比如天忽然下起了雨,或者考试没有考好,或者领导交待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或者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种种种种,我们每一天都是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和问题中度过。
而每一件事情,当它发生了,就已经成为过去和确定,无法改变,而在这个时候,未来还没有到来,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态是由我们自己决定了。
不一定下雨没带伞就要抱怨天为什么要下雨,考试没考好就怪这次的题太难,或者工作没完成就是任务太重或者给安排的内容不靠谱,不喜欢自己就要失意难过觉得都是自己不好……
每一件事情,都不止有一种心态来面对,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而态度,很可能就决定了我们后面的行为、以及事情的发展方向,甚至扭转局面。
下雨了,也许可以找个地方欣赏一下雨声,在雨天里听音乐也是一种享受,即使是只能选择被大雨淋透,其实回家里冲过澡换上干净衣服的那一刻,也是幸福感爆棚。
生活就是种种的体验,或许没有好坏之分,感受也是每个人都不同的主观的事情。积极的态度,看到的就会有所不同。
纵然,也许很多事情,积极也不一定能改变结果,但至少,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感受是自由的。
“主动”,就是有所行动。
有了积极的心态,会体验不一样的快乐。但如果只是想,可能也就停留在此,很难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积极不忘主动,往往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我们不喜欢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不喜欢或者担忧这可能带来的结果。那么此时如果不去抱怨事情为什么发生,而是去思考事情的发生和结果出现之间的这个期间,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改变进程或者结果,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局面好转哪怕一点点,这就是一种主动。
主动也许不一定改变结果,但至少我们尽力了,而且,不可能所有的事情,在积极主动之后,都一无所获。
所以,积极主动的确是一种习惯,积极的心态(或许我可以想想好的方面,或许我还可以做些什么)以及主动的行为(我的确那样做了,尽了自己的所能),就如基因的选择,天长日久,会进化到新的天地。
其实积极主动并不一定总是好,每个人也不可能做到总是这样,我想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本身,是中性的,因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没有人能确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有一些事情,甚至适得其反。
但在人生的这个长度里,我还是愿意在大部分的事情上选择积极主动,在另一些动不起来的时候消极一点也没关系,因为永远消极被动,会很没意思;永远积极主动,也不可能,多点积极,少点悲观,人生体验的乐趣就可以多一点,至少可以好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