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我
年轻人拥有未来。
如何衡量自我价值?其实很简单:每天都反思一下自己,看看在知识上有没有增加?文化视野的宽度有没有扩大?情感的含量有没有更加丰富?行动性有没有增强?
一个人就像一棵树,只有自己根基坚实,才有面对风雨的能力;如果自己不是自然生长并具有饱满生命力的话,就会特别脆弱。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一种选择,而在于内在的成长,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生命的起点。
生产力的根本说到底还是人的创造力、想象力。
面对想象的时候,我们从现有的技术和各种可能性里获得一个新的、富有创新精神、富有科技性、富有知识支撑的可行性方案,关于公司微观经济,跟社会广义联系有很多可以兑现的东西,比如人的内部调动、优化,等等。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孕育着特殊的群体。在这个阶段之后,一个伟大时代就会来临。现在,很多问题堆积起来,迫使年轻人去解决,在解决时运用创新思维。社会的问题靠加班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找出一些新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科技手段等,使生产力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正处于怎样的历史处境中,由此来认识和理解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人的生命有两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幸福,而幸福必然是投入劳动才能获得的。后来我做很多事情,都时刻分析当下的感受是快乐,还是幸福。我爬过几次黄山,之前都是坐缆车上去,很轻松,这种感觉是快乐的。但自从我真正从山体正面攀爬,爬了两天爬上黄山,站在山顶上回望云雾时,我感觉到人的价值、人的力量。而幸福就在这里,幸福是人的力量、坚持和追求。
相爱是存量,相杀是增量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增加能量、互相增值的,而不是跟社会比功利。两个人合力能长出一种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互相之间的那种温暖、信任,已经在精神上合成一个共同体。
人与人最大的价值是差异。传统社会是集体、家族构建的,你能合群,能遵守普遍规则,你就是优秀的,那个时代讲究模范标本,人要像螺丝钉,放到哪里都符合标准。今天的社会不一样,一个人之所以有价值,因为他跟别人不同,不同才有交换性,不同才凸显你的独特价值。一个人就开出一朵不一样的花来。
所以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就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减负,爱情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方舟。往往正是这种急迫性容易使人选错人,把一个人放大。可能这个人本来跟你不合适,但正好跟你的需求、你的孤独、你的焦虑等等产生联系,恋爱和婚姻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今天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巨大的主题,就是痛苦、生活的不完美,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生观、哲学观全都要变。很多人对爱情的体会,都是在痛苦中领悟的,不经过痛苦,完全不明白幸福是什么。这种试错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而言是特别宝贵的,不要怕试错,不要退缩,你没有办法保证什么都是好的。今天中国这一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其实过得都很艰难,别看物质生活提高了,下一步更痛苦,精神的痛苦远远比物质的匮乏更厉害,所以打开了现代生活的主题——孤独、人的异化感、孤立感、漂流感。
孤独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对自己的诚实,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欺骗自己,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假设来掩盖自己,然后让自己无穷地退让。我们在孤独中需要一点儿上帝视角,那是对自己的审判,对自己的清理。
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有时候环境越艰苦,读书就能越用心,越全心全意。现在读书的各种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人反而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百分之百投入,这是一种心境的变化。
书和人的命运,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一些很有作为的人,他们跟书都有特别深切的关系,而他们的人生可能就是被一本书点亮的,而书也伴随他们终生。
阅读是生命的答案
读书最好带着问题去读。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或困惑,如自己的成长路径、原生家庭、社会关系等。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成长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你每次翻阅它或回顾某一段落时,曾经的、当下的困惑与书中的某一旨义相遇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互相照映。
如何理解年轻人的力量和软弱
每个人都有一种生活状态,一方面自己在活,另一方面还有一只眼睛在看自己,这样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
年轻人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认识自我。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选择性问题。要什么价值,跟什么样的人共事,做什么事情,什么最幸福,跟什么人在一起生活,跟异性、同性,还是跟自己,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哪儿生活……于是,一切就开始有了计划。
到最后,人才会慢慢达到一个新境界,认识生命。万千生命,不光是自己,还有其他自然众生,它是那么广阔、丰富,珍惜每一个生命,不光是珍惜自己,还要看到这个世界有大量让你心疼、心喜的东西,去做点儿呵护生命的事情。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因为给别人做了点儿温暖的事而感到特别幸福。
年轻人一定要避免无效社交
年轻人想要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一定不能是静态的,被动的,等待的,不是坐在那里去建立关系,这是不可能的,要“在路上”。一个人要活在“跳一跳”追求目标的状态中。
比如我们要在某地做一个公共空间,做什么内容呢?现成的一种思路是按已有的模式,开咖啡馆,放点书。但进一步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旅行笔记咖啡馆?把一些出版社编辑、优秀的青年写作者、人文旅行达人聚在一起,大家来到这个空间后,不仅可以喝咖啡,还可以对接资源。这个空间就会衍生成一个可以分享旅行心情,同时可以补充他人见闻的地方,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获得了精神性的价值,每个人都打开了自己的精神视野。同时这个咖啡馆平台可以变成一个选题库、资源提供者,甚至是一个故事基金库,还可以接纳很多有其他爱好的人,比如喜欢摄影的人。咖啡馆里的人们在谈什么,相互之间能提供多少独特的经历、观念、知识,这是最重要的。咖啡馆里坐满精神丰裕的人,这个咖啡馆就有了生产力。这种空间的搭建是需要组织力、眼光和人脉的,需要人去游历、去经历,不是坐着能完成的。
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很便捷地把不同的资源聚集整合起来。最好的伙伴关系,就是能持续地做有活力的、新鲜的事,这种事情恰好是社会有活跃的需求的,但同时资源是分散的,所以需要人去统筹。
“社死”还是“社牛”?关键是找到“活过”的价值感
改革开放后就不一样了,市场的前提是要有利益主体,每个人都是利益主体。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我自己能生产什么,创造什么。我的知识是资本,我的经验是资本,我的社会资源、人脉也是资本,个人将这些资本投入社会大交换里获取自己的价值。
以前的价值感是集体给的,现在你要自己去获得,通过市场进行等价交换,获取价值感。因为没有价值,就没有主体平等,市场也不可能建立。市场的前提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前提是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但如果自己连利益主体都不是,就没法进行交换了。所以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关系中,会感觉是在为自己奋斗。不像以前,奋斗的目标直接关联国家、民族。这两者情况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