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学习《超级符号原理》,今日重点知识点是“母体五要素”,五个要点分别是:
一个真实的人名 / 一个真实的场景 / 一个特定的状态 / 一个超级词根 / 一个可以按下快门的瞬间。
一、为何用“单数的人名”
单数让“虚拟购物者”变成活人:能对话、能揣摩、能测试反应。
用“有一个叫___的人正在…”,而不是“有一群人…”,方便把词语、符号、仪式逐一装回他的视角里验证。
二、场景与状态:怎么写才算“真”
真实场景=时间/地点/人物/进行中的事(小学记叙文四要素回归)。
特定状态=态度ABC: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把“他知道什么→感受什么→打算做什么”写清楚。
三、超级词根:从原话来,进谚语去
来源:母体“基础文案”里的高频口语与消费者原话(先找“活跃词”)。
去处:进入“品牌谚语填空法”,成为购买理由的语言抓手。
例:爱干净,住汉庭(词根:干净);怕上火,喝王老吉(词根:上火);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证据型词根:晒足)。
四、按下快门的瞬间:检验与创作的同一刻
检验:能被一张照片准确定格=真母体,可显形、可复现。
创作:它就是视频里的超级镜头来源——刺激最强的那个画面往往就是“母体镜头”。
五、与“峰值体验”的勾连(边界清晰)
峰终定律关注“记忆的峰值与终值”,MOT关注“服务关键时刻”;两者都指向关键节点设计。
“快门瞬间”常常就是可被记住的峰值点,与“超级镜头”互证。
六、一句模板(落地可直接写)
有一个叫【人名】的人,在【时间/地点】处于【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状态;我们捕捉到母体的【超级词根】,并在【可按下快门的瞬间】以【某符号/指令】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