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方立极・天地人和】 浅社深塾 经子医读・《易经》与医学(21)
【原文】
以制器者尚[1]其象……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系辞上》)
【注释】
[1]尚:崇尚。
【解读】
《周易·系辞》在解说形、象、器的基础上,论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及“道”与“器”的关系问题。
所谓“形而上”,是指无形或未形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憬语:“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体为形之下,谓之器也。”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形质、为体、为器,“形而上”不离“形而下”。
同时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上》提出,“形而上”为无体、无形者,“形而下”为有质、有形者。
南宋·朱熹又认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
之后清·戴震提出:“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把未成形质的视为“形而上”,已成形质的视作“形而下”,为另一种解释。
医学研究身形疾病问题。《素问》将《老子》之言与《周易》之说结合论说。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无形无患”,乃是根据《老子》之说所作的引申。其论还对“器”做了重要发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说明气的升降出入所致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都为“器”所具有,故将器视为“生化之宇”。唐·王冰认为,《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器”,实是“谓天地及诸身……以其身形包藏腑脏,受纳神灵与天地同,故皆名器也。谓身者小生化之器宇,太虚者广生化之器宇也。”
由此可见,中医学说的气之升降所致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实与《易经》“形乃谓之器”等论说有着密切的渊源。
在此,似有必要将《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与现代常说的“形而上学”作一比较澄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物理学后诸篇》,我国翻译者以《周易》“形而上”作为译本书名,称《形而上学》。后来遂由此书名转为哲学名词。其涵义有三:①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其特点是以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②指一种研究感官所不可达到的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其研究对象为神、灵魂、意志自由等。③泛指唯物主义,常以“形而上学”一词贬低唯物主义,诬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超感觉超经验的虚构。
由上可知,由《形而上学》书名所转化而成的“形而上学”哲学名词,与《周易》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二者不能混同。
【参阅】
《素问·六微旨大论》王冰注:“包藏生气者,皆谓生化之器,触物而然……器,谓天地及诸身也……以其身包藏腑脏,受纳神灵,与天地同,故皆名器也。诸身者,小生化之器宇;太虚者,广生化之器宇也。生化之器,自有大小,无不散也。夫大小器,皆生有涯也,散有远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