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的依附关系
你能认同自己,也能欣赏他人,这会让你的生活更幸运。就好像你突然被扔进沙漠时,总是有人援助你,你不需要拼命吸引别人的注意,就有人来帮你。这就是我们想达成的目标。
有时父母会担心,因为婴儿几个月大时,突然变得很黏人。他可能只想要你,而不愿去找别人,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婴儿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他有安全感(这是好事),但还没有发展出心理治疗师所谓的“物体恒存”的概念,也就是看不见某人或某物时,依然感觉到某人或某物存在的能力。如果你经常满足宝宝的需求,他们迟早会培养出物体恒存的概念,那个黏人的阶段很快就会过去。
不安全/不盾型的依附关系
如果在襁褓时期你的需求总是不能获得满足,你常需要长时间哭喊,才能得到关注,有时甚至哭喊很久也无人过问,你会觉得自己遭到忽略、漠视,以为你需要制造很多噪声才能获得关注。
你无法把他人的陪伴视为理所当然,总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你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觉察不了他人,难以对人产生信任。虽然人生的首次经历会留下深刻的烙印,但未来如果能调整关系模式,还是有可能发展出安全型的依附关系。
逃避型的依附关系
如果你经常哭泣,但大家都不理会你的哭泣,你通常会放弃。你的内在信念会变成:“反正我无法获得关注,那又何必尝试?”你不相信自己对别人有影响力,不会期望别人理解你,你认为自己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你在沙漠中看到有人经过时,尝试几次求助后最终会停止挥手,因为你觉得挥手也没有意义,别人可能会认为,既然你没有挥手或哭泣,你应该不需要他们。
这种关系模式的缺点是,在往后的人生中,你无法让别人接近你。就像不安全型的依附关系一样,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努力,你还是可以改变的。
排斥型的依附关系
想象一下,你在沙漠里,别人从不停下来。即使他们停下来,也不会看到你的需求,而是期待你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还虐待你,不给你食物,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想象下,那会对你的信念以及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你可能会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你不会培养出同理心,也不相信道德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