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用手来测量》这一课后,我发现这节课的重点是操作说明环节。老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用纸带量高度的过程。本节课学生需要操作的地方有很多,我在第一个班采用的是教师示范、学生演示的方式讲解,然而,由于演示场地和学生视角受限,有部分学生仍然不是很清楚操作过程。课后,我想到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讲解测量过程,这样就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性格活泼好动,活动前虽然我示范了“一拃”的规范动作,然而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到规范。我在巡视过程中,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课后,我反思这个活动,我认为 “一拃”的动作规范似乎不需要刻意强调,因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研讨环节。在研讨“为什么测量纸带的结果不相同?”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将塑封纸带并粘上磁条,用可擦笔在纸带上做标记,然后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二是让学生们找到代表老师“一拃”的纸带。
另外,从手掌测量到纸带测量的过渡,我在第一个班处理得不太好,似乎并没有让学生明白,我们测量一个物体,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或者替代品,如用纸带代替“一拃”来测量课桌,不但效率高,还可以更好的展示和验证学生们的测量结果。
突然觉得,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能力、语言表述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