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时候,照例参加读书会,讨论的是奥兰朵的《对生命说是》。
在讨论环节,我又把议题引到了与父母的关系上,把自己最近纠结的母女乃至亲情关系摆到桌面上供大家评判和分析。事后我才领悟到,这对我来说是相当有勇气的事。大家所站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都跟我有差别,而且大家评判的语气和表情各有特色,有的温和谨慎,有的冷静客观,也有的明显带着对我的否定和批判,引起了我很不舒服的感觉。由此我认识到,这个读书会的发起者在组织方式上有所欠缺,她带着主观评判,而不是包容允许的态度来面对参与者,自己却浑然不觉,自认为她已洞察所有世事人心。很遗憾她不再是我以为可以深交的那种挚友,那种可以同理、包容和接纳自己,又能启发、开导我的那种朋友,尽管带着理想主义色彩。我只能带着感恩在内心向她道别,她的态度言辞尽管刺痛我心,但依然有良药苦口的效果,让我在羞愧、委屈的同时收获了领悟。
当然,这位老师在上次一起喝茶的时候,已经给过我一次这样不舒服的经验。我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把自己当作需要手术的病人,甘愿再次让曾以为是医生的老师给自己开刀治病。当我把从母亲那里所受的委屈倾诉出来时,很难找到能共情到我的人,反而落得个无病呻吟、小题大做的不是。当时和事后,我努力保持理智的观察和思考,才终于看清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所有外人永远不是我,不可能真切体会我的感受。我像一个受了委屈和伤害的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一次次暴露出自己的伤心愤怒,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肯定。这种看似幼稚的行为,是内在小孩在走向自立和成熟的过程中必经的痛苦和磨练,是自我觉醒的必经之路。回头看去,尽管可笑,但我又为自己那主动找寻和探索的勇气感动。这一切都没有白白经历,我终究是醒悟了。也许还会为母亲不公正的对待而心痛、难过,但我不会再无意识地喂养和纵容那个受伤的孩子,告诉她自爱是唯一的救赎之路。
正逢此时,我看到了素黑的《一个人不要怕》这本书。书中一些话语戳中了我的软肋,尤其是自己的关注点所集中的地方,不断消耗、蚕食自身能量的理论,让我深以为然。内心的匮乏和缺憾曾经主宰我的生活,让我忽略了太多更重要的东西。从今以后,切忌让负面思想蚕食内心能量,更加注意觉察、调节自己的思维,不再聚焦和喂养向外抓取的那部分自我,让自爱、丰盛、正念成为生活的主基调。同时,切忌过度担忧、帮助别人的欲望,即使对方是知近的亲人。即使曾有机缘影响过别人,那也是别人自己有疗愈的渴望和行动,无需从帮助别人的行为中渴求价值感和存在感。一切都要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活得圆满通透,胜过喋喋不休的道理说教。
放眼望去,我还缺什么呢?无非是精神上的丰盛和自在罢了。所以,我认定的道路便是阅读和亲近所爱所想之人了。在这个冬藏的时节,如冬眠般沉淀和积蓄,等待生发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