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释】
言:好的言语和言论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言语,但有好言语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爱之心的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都有仁爱之心。”
【理解与思考】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这就是说那种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这一类人,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曾担任和兼任清朝数十个官职(封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清朝中央政府的关键要职),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是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一个人落水了,甲和乙同时看到,甲跳下水去救人,结果力有不逮,两个人都被困在水里,乙在周边找到了一艘小船划过去救了这两个人。”乙是一个仁者,他没有退却,和甲一样都在行勇者之事,但方式不同!这里的甲和乙,都是仁者,也都是勇者,但乙更是智者!还有一种勇者,譬如,打家劫舍是勇者,侵犯他国疆土行不义之师也是勇者,但他们却和“仁”一点都连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