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也是长大的过程,发现每个人都平等的过程。
2.怨恨的意思是:我想要,但我没得到;你应该给我且你有能力给我,但是你没有做。而成人的过程就是:我想要,但我没有得到;你应该给我,但是你没有做。你没有做是因为你没有能力给我,而不是你不想。所以我原谅你,不怨你,并且愿意给你我的理解和慈悲。
我们会发现,没有人是神。大家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悲哀。
因此我常说,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思考,而是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理解他的人格,他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特质,他的什么经历导致了他这样。当你看到那些无奈后,你心中就生起了慈悲和爱。
3.作为一个中年女人,不能被老公理解,不能向自己的父母再去索取,她唯一的寄托可能就是想从孩子这里获得点什么。她也不想把压力施加下去,可是,人的潜意识会让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可能性来寻求满足,她不知道也无法控制。
4.因此当你面对一个看不惯的人,对一个人有愤怒感的时候,通常是这样的:你用自己的视角审视了他——应该很简单就做到的事他却没有做。但是你把他放到他的成长背景里去,马上就会发现,其实他已经很努力很认真了。
5.我的一个案主也是如此。她刚来的时候,我对她充满了愤怒,她经常不理我,问话也不回答,低头玩手机。这种没有回应的对话,是很挑战我耐心的。但是我访谈完她的背景后,顿时平静了下来:她十分担心犯错,连说话都是。因此她会有社交障碍,见人紧张,因为她不知道手往哪里放才是对的,话该怎么回答才不会错!然后我就想:她是有一个控制欲多么强的妈,才会被长期压抑成如此胆小慎微。
我不喜欢你,但我深刻地懂了你后我就不会再对你有情绪。我理解了你的局限,就不会再去期待,也就没有怨,没有恨,没有讨厌。因此,我也认识到我应该去寻求真正能给我满足的对象。
6.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着“我不值得被在乎”,无论你多在乎他,他都会找到你不够在乎他的证据。即使回消息这个事做得天衣无缝,他也会在其他事情上经常发现自己不被在乎。这就是强迫性重复,人一定要反复找证据以体验某种熟悉的感觉,才觉得有存在感。
7.一个人如果内心觉得自己不够重要,他就需要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重要的,并且总去找到自己不够重要的证据,然后迁怒于对方。这其实就是把对早年照料者不重视他们的恨转移到了当下的人身上。
我相信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所以你不回我,我也不会怀疑和乱想。
我相信我对你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你不回我,我觉得也正常无所谓。
我不相信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所以我才期待你随时回,以证明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成年后关系的很多矛盾,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人不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伤,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对方,才会对对方很生气很失望。其实,他们都看不到对方内心真实的那部分脆弱,只沉浸在自己的脆弱里索取着。
8.看到了却不回消息,这激活了她不重要、不被在乎、被忽视的创伤。一个人如果早年有很多不重要、被忽视的经验,他长大后就很怕这些,对不被重要、不被在乎和被忽视就容易敏感。
看到了就必须要回消息,这激活了我被强迫、被控制的创伤。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被要求过多却无力拒绝,他长大后就会很烦各种要求,无法拒绝但就是很烦。
一个在索取重要性,一个在索取自由。然而两人谁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矛盾。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有识别现实情境具体是怎么回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因为我不重要”或“因为你不够重视我”的情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