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美好生活的科学
美好生活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向往。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原密歇根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在《遇见你的幸福心灵》(2012)一书中提出美好生活的四个要素:
(1)大爱精神。一个人爱自己、爱别人、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这样的爱是美好生活特别重要的心理成分
(2)活得开心、活得积极。阳光拂面,春暖花开,都会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越多,我们的生活当然越美好。
(3)有价值、有贡献。人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有贡献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感受。“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它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爱显示成绩,遇事能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畏缩不前,容易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和羞涩的干扰——当需要时,其知识和技能难以发挥。所以,人一定要觉得自己有用,有价值。
(4)有意义感。这种意义感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我们深切的身心感受。在看潮涨潮消、花开花落时会有感触或感动,这就是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