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故事
以林院长为中心,讲了三个故事,上了三节课,最后发现了三句话,读懂自己,读懂他人,疗愈自己,疗愈他人,幸福自己,幸福他人。
第一个层次,异地恋的时候感觉他不懂自己。到了同一个城市,觉得争吵更多。想着结婚会好一点。结果更是雪上加霜。又想着生个孩子会好一点。结果矛盾升级。
第二个层次。想让对方疗愈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
第三个层次,想让对方给到自己幸福。
人物传记是可以告诉你要到哪里去的。让孩子多读人物传记。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导入第二点讲到我们通常只用一种教育,就是言教,所以效果甚微。因为我们没有整合其他的教育,比如进教。身教志向教育,爱的教育等等。晋江。让你觉得父母是可以涉及孩子的人生命运的。
新课第一个点。写出孩子的优点缺点。
总结优点与家族祖祖辈辈的人有关,是加分。缺点与养育的人的养育方式有关。
孩子的优点缺点都是结果。是我们培养的结果。
父母用了怎么样的养育方式,培养方式,这是因果。
后果通过一个例子看出来。父亲和儿子都特别爱吼叫,固执犟。小的时候,父亲吼叫儿子,儿子能听话。长大之后。儿子不听话。比父亲吼的更厉害。父亲担心儿子这样过度生气,影响他的身体。所以每当儿子大吼大叫,父亲就开始软下来。这就会让儿子认为,只要我大吼大叫,只要我生气,我的父亲就会听我的,这就是造成的一个后果。
新课的第二点,抢玩具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方法,第一步。跟弟弟说,哥哥抢你的玩具,你一定很愤怒,很生气是吗?这句话就是看见弟弟的内在需求。第二句话跟弟弟说,玩具是你的。你可以不借给哥哥。这句话是让孩子守住自己的边界。一个边界模糊的人,会让你不开心。第三句话跟弟弟说,你不想让哥哥玩,可以说哥哥抱歉,我现在还不想借给你。第三句话是教会弟弟学会不带情绪的拒绝别人。
第二步,父母带着弟弟向哥哥说。因为弟弟单独是没有勇气向哥哥说,哥哥会揍他。让弟弟跟哥哥说。哥哥,抱歉,我现在暂时还不想让你玩儿。哥哥就会问什么时候能让我玩。弟弟可能会说五分钟。十分钟后。这个时候妈妈就陪着哥哥坐着等待。也可以建议哥哥先去玩别的玩具。有妈妈陪着哥哥哥,也就不会受伤。
如果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那哥哥未来。会安慰受伤的同学,当他遭到别人的拒绝,他会说,我可以等待,我也可以选择其他人。
抢玩具的案例告诉我们,小的时候怎么长,长大就怎么活。
新课的第三个点。
安全感缺失的人会抓取。第一。占有欲很强。抓物质。拼命的去赚钱。第二,控制他人,控制亲人,控制伴侣和孩子。
你是想一个画面。当你从一个黑洞往下掉的时候,你是会拼命的向周围抓取。你会大声的喊叫。这就是安全感,极度缺失的人会做出的行为。
丽红老师,幼儿园的案例视频。你要教会让孩子从控制关系中走出来。作为父母,你发现孩子们的关系有控制吗?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个天花板,那就是安全感和价值感。当水遇到坑洼的时候,一定是先填满坑洼,才能继续向前流。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解决他生活精神,心灵上遇到的这些坑洼。
新课的第四个知识点。价值感。
一个自信,自爱,自尊的人就是高自我价值的人。
自信是由他信想自信过度的一个过程。人生而自卑。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孩子,他真的会慢慢活成父母口中的样子。
关于自爱。当你知道某件衣服,某个东西很值钱的时候,很重要的时候,你就会爱护它。当你两万元买了一个包,有一天下雨,你不是用包来挡住你的头,而是把你的包抱在怀里。其实人也一样。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对于很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时候,这个人他就会更爱自己。所以让孩子明白他自己是谁。给到他一个正面的身份。当他知道他未来要帮助更多的人。当他知道他身上的一份责任。他就会为了。想帮更多的人而下功夫,好好学习。
至尊。
人生命运是无数个人生故事组成的。
人生的故事与你周围的人是有很大关系。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和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选择决定了你是否是孩子选对的父母?
新课的第五个点。
家庭教育一定要早于学校教。家庭教育在七岁之前就要完成。完成人格的教育和成人的教育。
第二天上午课程。
知识点一,帮助最小化成长最大化。
十岁以上的孩子就统称大孩子,他是可以打扫家里做家务的。
知识点二,男不担当,女不敬畏。
谁先改变呢?谁痛苦谁改变?如果你还没有想着换伴侣,那你就要换换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
知识点三。父母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把力量拿回来成长自己。当父母演戏给孩子看。其实你还是想让孩子改变,这是假象。
老师拿着投影笔。手动一毫米。投影笔投射的红点已经到天花板。父母做出一分的改变,孩子就会有99分的改变。
老师建议让孩子看见妈妈读书打卡。两个人的书桌面对面。
自我觉察。量还是把更多的力量与关注放在了孩子身上。应该先让自己快乐起来是最重要的。一个母亲快乐少了孩子的快乐也会少。一定要锻炼,听课。不再依靠老公自己解决烦恼。要靠自己长大。不要学自己的妈妈。总想着依靠伴侣,依靠子女。
知识点四,关系一变,故事就变。
母亲还是没有说出妹妹的感受,否则她不会哭。
知识点五同频才能共振。
朋友圈不同频,你可以换朋友圈。家人圈,你是不可以换,但你可以通过学习引领你的家人圈。一个不同频的圈子,我们会互相拉扯和消耗。
一个父亲分享。这些老师就是贵人。现在我们父母。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未来孩子就能少吃苦少受累。现在我们父母不能实现的梦想,未来孩子会轻易的实现。
知识点六。关于绘本太阳与八大行星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要有耐心,信心要设计。要找到教育的契机。要去引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自己发现。父母最后给到孩子想要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发孩子的主动认知,形成深层认知。
故事过程是这样。妈妈给孩子买了八大行星,说我们一起玩。所以就拿一根棍子绳子把球栓起来转啊转,孩子们说这是大陀螺。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孩子就问这个红红的球是什么呀?然后父母就告诉他这是太阳。就这样当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球,也问到父母部分球是什么?第三步就给孩子买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绘本放到客厅书架,孩子够得着的地方。有一天孩子吃过饭,突然发现绘本上的球与自己玩的球一样。就主动让妈妈给他讲绘本的故事。这就是熟悉感加好感等于遇见。
总结故事。因为孩子玩球,问父母这个红球是什么?这就是孩子对球的感觉,感知。当他们要求妈妈给他们讲绘本时。就让孩子对这个球有了认知。
学校教育是只教认知的。家长需要给到孩子感觉感知的教育,要等待一个教育的契机。
自我觉察有些太着急,没有带给孩子更多的感觉感知。
新课知识点七感觉感知的视频。韩冰老师教孩子对机器送货,机器人的一个感觉感知。第一步,孩子用认知的语言去整合,说这是电脑控制的,他会送水有光,他能亮起来。第二步,孩子回到房间思考之后。也想让送货机器人给他们的房间送东西。老师鼓励让孩子打电话。孩子主动给前台打电话。机器人送到东西他。自己出门去取。取完东西又跟着机器人往下走。第三步,孩子问老师机器人没有腿是怎么走的呢?老师又让孩子打电话。孩子打完电话。又出去摸机器人,突然发现机器人有三个笼子。
新课知识点八。
开启懒人模式,保护天然的发现力。
孩子发现了一只死虫子在水杯里。孩子不问父母就不要给他讲。后来孩子发现死虫子从水上面往下沉。紧接着,孩子又玩脏水。在马路上捡的树叶子,放到脏水里,发现树叶飘走了。而碱的树枝放到水里,发现没有飘走。但父母不要给孩子去讲。什么时候孩子问你再讲。紧接着到了第二周,父母刻意设计带孩子去小河边。孩子就扔了很多树叶和树枝。突然,孩子问为何今天扔的树枝会被水带走?然后告诉孩子今天的水比较多,水流的比较快。他如果再问为什么水多水流的快,树枝就会被带走。未来,当孩子学到水的势能,动能,他就会主动的听,因为这与他的经验感觉感知有关。
量自我觉察,要允许小儿子玩儿。一个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学。要让三个孩子多一些感觉感知。
这就是将懒人模式与刻意练习相结合的案例。
知识点九。
父子的相处是什么?是朋友,是同伴,是运用社会规则相处的。多让父亲带孩子。视频中看到林院长三岁的孩子离父母有20几米,自己探险。说明孩子的安全感很足。视频中看到哥哥拉着爸爸爬山,用树枝拉着。这都是父亲的一份设计。弟弟能够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说爸爸这么高,我害怕极了。让一个三岁的儿子觉得他爬山比爸爸厉害,爸爸爬山还需要自己去拉,那么三岁的儿子就会觉得他是可以干得过爸爸的,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很高。很多的富二代,星二代想干过父母,他们只能用极端的方式。父亲和男人在家里,除了有引领功能,还有分化功能。
在家里,父母可以让着孩子到社会上,没有人让着孩子时,他就感觉被人欺负了,感觉不被人爱。韩冰老师讲到他的儿子和他的伴侣在打羽毛球。刚开始。都是儿子捡球。后来画了一条线,求在哪里就谁去剪。第三次发现球掉在线上,父子二人就用石头剪刀布,这就是社会规则。父亲用社会规则和儿子相处。
视频小孩喂马。当一个孩子在恐惧里,他便不会再爱你,当一个孩子在爱里,他便不会在恐惧里。爱多了,恐惧就会少了。视频中,孩子喂马,他是前进在后退,在琢磨他在想马大哥你安全吗?小孩用眼神和马的眼神对视。当他通过自己的前进后退观察发现,哦马是安全的,那我就要关爱你,给你喂萝卜。萝卜掉地上,孩子也是。先观察码,然后再低头去捡萝卜。恐惧多的人。会选择拒绝不在恐惧里的人,他的机会就会更多。
看恐龙图片的视频。孩子讲恐龙图片,一句都听不清。但是妈妈反复的说哦,这样子哦哦,这样子哦,谢谢你的讲述,小宝。当父母反复说哦,这样子哦,这是带着欣赏,带着允许,带着爱的语气语调。所以同样是教育动和不动是差很多,同样一个孩子交到你手里跟交到我手里也会差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