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卓越生命课程,我和同学们一起,从经典案例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了一场关于情绪的探索之旅,大家不但认识了情绪,而且掌握了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
在非洲草原上,体形庞大的野马因为一种极小的吸血蝙蝠而暴毙。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吸食的血量其实微不足道,野马的死亡真正源于它被叮咬后的暴怒和狂奔——它们不是死于失血,而是死于情绪失控。
这个震撼的“野马效应”在我们生活中不断重演:1965年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中,路易斯·福克斯原本胜券在握,却因为一只反复落在主球上的苍蝇方寸大乱。他不断起身驱赶,最终被判击球违规,与冠军失之交臂。更令人唏嘘的是,第二天清晨,这位失败的冠军选择投河自尽。一只苍蝇,竟然间接夺走了一条生命。
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真正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反应。就像钉子的比喻——钉子可以拔除,但留下的伤痕却永远存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做现代版的“野马”或“福克斯”?
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四步法”提供了科学路径。第一步是觉察——像雷达一样扫描自己的情绪状态。当你感到愤怒或焦虑时,先停下来问自己:“我现在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步是接纳。很多人认为消极情绪是“坏”的,试图压抑或否定它们。但课程中强调:“消极情绪不是坏情绪”,它们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野马被蝙蝠叮咬会不适是正常的,但狂奔致死的反应才是问题所在。
第三步最为关键:反驳消极认知,进行积极赋义。这里引入了心理学著名的ABC理论:A(事件)并不直接导致C(情绪和行为反应),中间还有B(信念)在起作用。换句话说,决定我们情绪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当小乌龟走失时,悲伤是正常的,但若认为“我永远找不到它了”就会陷入绝望;若能想“我会更细心照顾剩下的宠物”,情绪就会转向积极。
第四步是积极行动。情绪需要表达,但表达方式有好坏之分。我们可以选择愤怒地砸东西,也可以选择去跑步倾诉;可以选择闷闷不乐,也可以选择写下感受与他人分享。
这四步形成一个完整闭环:从觉察到接纳,从认知重构到行为调节。它不是一个即刻见效的魔法,而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就像课程最后提醒的:“情绪表达是后天学习的,需要一个过程。”
我举了一个夸张的案例,小明同学平时数学成绩都在95分以上,这次周清一发卷子:50分!你就是小明,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同学们踊跃发言。我很失落,难过,因为我数学考砸了。我可以难过吗,当然可以!虽然我考砸了,但是可以筛查我没有掌握的50分知识点,而且让我知道我最近学习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一定要查漏补缺,调整自己的状态,把成绩提上去。洞察,接纳,反驳,积极行动,同学们做的太棒了!
A同学说,在原学校被造谣。同在第三步反驳时说,被造谣说明自己关注度高,造谣还可以增加曝光度,面对谣言可以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和抗挫折能力……,有一位同学补充,自己被造谣成绩差,数学啥都不会,闹得全校都知道了,结果一个机构老师找到她家长,给她免费辅导,硬是把她成绩提上来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肯定的告诉孩子们:任何坏事情里一定有好的因素。
B同学说自己被妈妈冤枉卸载了爸爸的工作软件,被妈妈大打了一顿,委屈的在被窝里哭了几个小时。后来虽然妈妈道歉了,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想流泪。她说,听了这节课,她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就知道如何沟通,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不受伤害。
C同学说,假期她和弟弟在家,弟弟弄坏了心爱的画笔,24支画笔,只有两个没坏的。她表达气愤的方式,是在自己的记账本上记下这件事,说让弟弟长大后十倍奉还;结果妈妈回家后问清楚原因,批评了弟弟,并用弟弟的零花钱给她买了盒新的。C同学分享的时间,她的幸福和喜悦通过表情和声音流淌在教室。大家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她学会了如何发泄和管理情绪,弟弟学会了担当。智慧的妈妈带出来幸福的孩子!
……
课堂精彩,不在这里一一赘述。情绪管理,是我们每个家长和孩子一生的必修功课。
当我们真正掌握这种能力,就会发现:生活中依然会有苍蝇飞舞,会有蝙蝠叮咬,但我们不再是被钉子钉住的受害者,而是能够拔出钉子、抚平伤痕的主人。情绪不再是主宰我们的野马,而是可以被驾驭的力量——这才是“做情绪主人”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