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2
卷一·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1/3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支”同“肢”——译者注)。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黄帝提问说:自然气候中有八方虚风的异动,人体经络系统有五脏邪风的病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
岐伯答道:一年四季中,在四时八节之八个节气日(四立二分二至)当日,若测候到与当季应有之风向相反的风,是为反季虚风。具体来说:
立春日理当以东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西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谋风”;
春分日理当以东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西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刚风”;
立夏日理当以东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西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折风”;
夏至日理当以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大刚风”;
立秋日理当以西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东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凶风”;
秋分日理当以西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东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婴儿风”;
立冬日理当以西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东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弱风”;
冬至日理当以北风为正风,若实际测得风向正好相反的南风,则为该日之反季虚风,被称作“大弱风”。
以为经风,触五脏。
正是以上所说的四时八节(一年四季的八个节气日——四立二分二至)当日之反季虚风(不正之风),其所蕴含的致病邪气,较易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而侵入五脏所对应的本脏经络,令受侵经络内因正邪二气相搏而产生风动,扰动本脏,是为“经风”。
经风有五:心经之风(心风)、肺经之风(肺风)、肝经之风(肝风)、脾经之风(脾风)、肾经之风(肾风)。
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
这些潜伏在诸脏经之邪气,其引发疾病,通常是趁着自然界出现四时相胜的反常气候之时机,即:
春胜长夏,
属于春季的气候特征,却反常地出现在了长夏季。长夏季即为伏暑季,气候上理应高温高湿(酷热湿闷),所对应的月份通常为农历六月,包含小暑、大暑,共两个节气段。在五行性质上,春属木,长夏属土,木克土。当属木的春季气候特征出现在属土的长夏季时,就叫做“春胜长夏”。
长夏胜冬,
属于长夏季的气候特征,却反常地出现在了冬季。冬季气候理应寒冷干燥,所对应的月份通常为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六个节气段。在五行性质上,长夏属土,冬属水,土克水。当属土的长夏季气候特征出现在属水的冬季时,就叫做“长夏胜冬”。
冬胜夏,
属于冬季的气候特征,却反常地出现在了夏季。夏季气候理应炎热干燥,所对应的月份通常为农历四月至五月,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共四个节气段。在五行性质上,冬属水,夏属火,水克火。当属水的冬季气候特征出现在属火的夏季时,就叫做“冬胜夏”。
夏胜秋,
属于夏季的气候特征,却反常地出现在了秋季。秋季气候理应凉爽干燥,所对应的月份通常为农历七月至九月,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共六个节气段。在五行性质上,夏属火,秋属金,火克金。当属火的夏季气候特征出现在属金的秋季时,就叫做“夏胜秋”。
秋胜春。
属于秋季的气候特征,却反常地出现在了春季。春季气候理应温暖湿润,所对应的月份通常为农历一月至三月,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段。在五行性质上,秋属金,春属木,金克木。当属金的秋季气候特征出现在属木的春季时,就叫做“秋胜春”。
所谓四时之胜也。
以上,就是所谓“四时相胜”的反常气候现象。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东方属木,春季亦属木,故东风为春季所应生之正风,肝属木,根据天人合一、同气相感之原理,若春季东风受克,不能正常生发,则为自然界木气受病,感应在人体,会体现为肝脏病变,肝主生发于上,故会表现为颈项部不适,即颈动脉有所病变。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南方属火,夏季亦属火,故南风为夏季所应生之正风,心属火,根据天人合一、同气相感之原理,若夏季南风受克,不能正常生发,则为自然界火气受病,感应在人体,会体现为心脏病变,心当胸胁,故心会表现为胸胁部不适,即心脏冠脉系统有所病变。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西方属金,秋季亦属金,故西风为秋季所应生之正风,肺属金,根据天人合一、同气相感之原理,若秋季西风受克,不能正常生发,则为自然界金气受病,感应在人体,会体现为肺脏病变,肺近肩背,故会表现为肩背部不适,即肩背区域有所病变。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北方属水,冬季亦属水,故北风为冬季所应生之正风,心属火,根据天人合一、同气相感之原理,若冬季北风受克,不能正常生发,则为自然界水气受病,感应在人体,会体现为肾脏病变,肾当腰股,故会表现为腰尻部和胯股部(躯干与大腿相接部)之不适,即股骨头有所病变。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中央属土,长夏季(伏暑季)亦属土,故要么彻底无风,要么刮龙卷风,为长夏季所应生之正风,脾属土,根据天人合一、同气相感之原理,若长夏季有风却并非龙卷风,则为自然界土气受病,感应在人体,会体现为脾脏病变,脾主中央,脊椎居人体正中,故会表现为脊椎不适,即脊椎系统有所病变。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以,春季木气受克而致病,其病位在颈项,不适感体现在头部;
夏气者病在脏,
夏季火气受克而致病,其病位在心脏,不适感体现在心区;
秋气者病在肩背,
秋季金气受克而致病,其病位在肩背,不适感亦体现在肩背部;
冬气者病在四支(“支”同“肢”——译者注)。
冬季水气受克而致病,其病位在诸骨关节,特别是胯股关节,不适感体现在四肢行动不利。
故春善病鼽衄,
所以说:春季容易常见鼻塞、鼻流清涕、鼻出血等病状;
仲夏善病胸胁,
仲夏季(自立夏到夏至)常见心脏病发作,如心梗猝死;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长夏季(伏暑季,自小暑至大暑)常见里寒泄泻病状,即脾胃虚寒引起的急性腹泻;
秋善病风疟,
秋季常见风疟病状,即因夏季汗未出尽就毛孔闭塞(因贪凉等原因而突然受寒)、从而使邪气滞留于体内、秋季时复感风邪而引发的类似疟疾的病状,有寒热交迫往来、先寒后热且寒少热多,伴有头痛、发热自汗、脉弦数等表现;
冬善病痹厥。
冬季常痹厥病状,即四肢部气血厥逆,引起受病肢体麻木不仁或痹痛逆冷。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
所以,只要在一年中阳气最为虚衰、内陷的冬季,保养好仅有的阳气,不过分按摩四肢、不过分活动筋骨,从而令阳气安然伏藏于内脏、不因受到扰动而外散逸泄,则到了来年春季肝脏当王时,就不会因阳气虚衰气而令肝经容易外感反常气候所蕴含的病邪,因而肝脏就不易因春气受克而受病,也就不易在春季发生鼻塞、鼻流清涕、鼻出血等“鼽衄”病状。
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
只要在一年中阳气开始自内脏向体表生发、外浮的春季,保养好阳气,令其得以顺利升发而不郁闭滞陷,则春季不会发作颈项部不适,到了夏季心脏当王时,就不会因阳气郁闭而令心经容易外感反常气候所蕴含的病邪,因而心脏就不易因夏气受克而受病,也就不易在夏季发生心前区、胸胁部的不适,即冠脉病变、心肌梗死等病状。
长夏不病洞泄寒中,
只要在一年中阳气全部外浮至体表的夏季,保养好体内仅剩的阳气,不因贪凉而冰饮寒食、以免体内仅剩的阳气变得更加虚衰,则到了长夏季(伏暑季)脾脏当王时,就不会因体内阳气过于虚衰而令脾经容易外感反常气候所蕴含的病邪,因而脾脏就不易因暑气受克而受病,也就不易在伏暑季(长夏季)发生里寒泄泻的病状。
秋不病风疟,
只要在一年中阳气全部外浮、出于体表的伏暑季(长夏季),保养好表阳之外宣,令汗液彻底出透,不因贪凉而空调大开、冷风大吹 ,就不会因体表毛孔突然闭阻而汗出不透、令湿邪郁闭于体表,则到了秋季肺脏当王时,就不易因肺系(肺主皮毛、主汗孔开闭)本有湿邪而令肺经容易外感反常气候所蕴含的病邪,因而肺脏就不易因秋气受克而受病,也就不易在秋季发生外寒内湿两线夹击的风疟病,也即不易在秋季出现寒热往来交迫的病状。
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只要在一年中阳气开始从体外向体表内敛的秋季,保养好表阳之收敛,令汗孔收闭,不因秋燥而贪凉、好吹风,就不会因体表毛孔收闭不及时而令外界风寒侵入人体,则到了冬季肾脏当王时,就不易因体内本有寒邪伏藏而令肾经容易外感反常气候所蕴含的病邪,因而肾脏就不易因冬气受克而受病,也就不易在冬季因阳气过于虚衰而发生四肢痹厥、完谷不化之泄泻、毛孔无力紧闭而虚汗不止等疾病。
夫精者,身之本也。
人体先天的元阳精气,是维持生命的根本。在一年四季中,于冬季而外界阳气自然进入极衰状态,此时人体主要靠自身所产生的元阳精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所以,若能在冬季善于保养、闭藏这自体产生的元阳精气,则到了来年春天,就不会因春气不足、春行秋令(秋胜春)而发生春温病(春季之烈性流感)。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若在夏季和暑季(长夏季),因贪凉而导致汗出未尽、多余汗液闭阻于体内,则到了秋天,若秋气不足、秋行夏令(夏胜秋),就会因毛孔大开而易感外界风寒,再与内湿里应外合,就会发生寒热往来交迫的风疟病。
此平人脉法也。
以上,就是对于普通人、正常人、绝大多数人来说,经脉受病的法则,也可以看作是避免经脉受病所必须谨遵的法则。
~~~~~~~~~~
老黄历择吉,2025.10.16
上一篇:素问正义精讲11
下一篇:素问正义精讲13
相关:灵枢经正义精讲12
推荐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推荐2:猴子森林1~121